-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道更要做到: 打造超强行动力》
强力推荐销售经理、培训师阅读
如何改变这种只重“知道”、不重“做到”的“知道文化”,如何前进一步,从“知道”变为“做到”,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每一个希望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都不能忽视它。令人欣喜的是,借助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类智慧,通过自己长期艰苦的实践和探索,笔者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本书就将笔者寻找答案的过程和结果,一一呈现给大家。...
周士渊,著名演说家、习惯研究专家,是我国广义习惯的提出者和开拓者。上海宝山人,1970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任教后,曾陷入九死一生的绝境,肉体和精神几乎化为一片废墟,幸而得到无数善良人的关爱,加上他自身的顽强拼搏,才使他反败为胜,在生命的废墟上重新崛起。此后,他努力进取,不断探索卓越人生之路;1983-1988 年旁听了北京大学的人文主干课程;后曾在全国各地巡回讲学,深受欢迎;1990 年从清华园投身商海,曾任公司总经理、某跨国公司亚洲批发商会秘书长等职,成绩斐然;1998 年后辞去一切商务活动,专职从事感悟人生、启迪智慧的成功学研究,并进行培训和公众演讲,以启迪更多的人走上卓越人生之路,曾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郑州人民会堂、石家庄人民会堂、湖南科技大学体育馆、广东兴宁文化广场等地进行大规模公众演讲。独特的经历、传奇的人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的演
讲既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又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极富感染力。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我的巨大的疑惑与好奇:一个隐藏着的成功秘密
在美国某公司的一次促销会上,销售经理请与会者都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下面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按照要求做的人都在自己的椅子下面发现了钱——最少的捡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有人捡到了 100 美元。
这位经理说:“这些钱谁捡到就归谁了,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吗?”与会人员用眼神和表情相互交换了意见之后,面面相觑,不明白经理的用意。最后经理一字一顿地说:“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要取得收获就要有所行动。但我们怎样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呢?靠凝结着人类智慧的行动。
再多的知识、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到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同样,一个人的行动如果没有凝结着相应的知识和智慧,就只能是盲动,是没有意义的行动;只有凝聚着智慧的行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够取得成功。
所以,知道,更要做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经过痛苦的实践和长期的摸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一个凝结着毕生心血的答案。
这一切要从我那不堪回首的经历说起。
路漫漫兮,我上下而求索
那是个不堪回首的清华园之夜——1971 年 8 月 4 日深夜,我由躯体健康引发了精神抑郁,又从精神抑郁导致精神崩溃。而就在那一夜,我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决意要离开这个我依然无限眷恋的世界(详情请见本书所附《一个关于我的真实故事》)。
当时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啊!而就从那一夜、那一天开始,作为一个中国最高学府里的天之骄子,我顷刻间便从一条顺畅无比、充满希望的金色大道猛地跌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而当我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已鲜血淋淋、气息奄奄,离死神仅一步之遥。
当我生命垂危之际,善良的白衣天使用她们温暖的生命之手,把我拉回了人间。但今后的人生之路毕竟要用我自己的双脚去走啊!我本已是绝望才做出了这样的事,而经历了那晚几乎九死而无一生的自我摧残,更是愈加地绝望了。可既然大家这样全力地抢救我,难道我还要重蹈覆辙吗?可不这样,我又怎么去走今后的路?又怎么去面对我无法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呢?
在这以后的 10 年中,也就是从我 25 岁到 35 岁这人生最宝贵的黄金岁月里,我面对的正是这种我无法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先后病休四五年、住院两三年、动了三次手术,成了清华园有名的重病号。而恰恰就在这时,“四人帮”粉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春天到来了。与我当年一起留校的同学几乎都上了研究生,他们一个个进修的进修,深造的深造,出国的出国,留洋的留洋,人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在未来的岁月里大干一番。可我呢?依然长病不起,孤苦伶仃,只能独自躺在病床上长吁短叹,不知这苦苦长夜、漫漫严冬何时才是尽头。
啊,
前路难,前路难,
难于上青天!
人生多少梦,
迷失红尘间。
……这就是那些年我最真实的写照!
但是,在这痛苦长夜和漫漫严冬里,作为一个脉搏还在跳动、脑中还有思维的人,尤其作为一个已受到水木清华那么多年熏染的人,我何尝不渴望黎明、不渴望春风、不渴望也能像我当年的老同学们一样,去伸展拳脚、施展才干,在我们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大显身手啊!
因此那么多年,我虽躺在病榻,但醒着或梦着,脑海里却始终没有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