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部 李颖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阴阳的概念 ※ 阴阳学说的基本特性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概念、养生理论基础 “一阴一阳之谓道” ——衣食住行处处有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阴 “山之北,水之南”——《说文解字》 太阴——肺经和脾经;厥阴——心包经和肝经;少阴——心经和肾经 2、阳 “山之南,水之北”——《说文解字》 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一、阴阳学说 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基本概念: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类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温热 运动 上升 兴奋 功能 无形 明亮 外向 晦暗 寒冷 抑制 静止 下降 内向 物质 有形 属 性 相对性 阴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上部的、外部的、背部的、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 阴阳的特性 相关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普遍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属性和变化规律进行概括分析。 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可分性:阴阳中复有阴阳。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制约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理 解 有对立就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相互制约防止对方过于亢盛,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阴阳双方在对立斗争之中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病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阳失调”的病变 阴阳互根互用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另一方面单独存在的互根关系,以及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助长对方的互用关系 应用意义 生理上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病理上 机体内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就会产生“阴阳互损”,“阴阳离决”,的病理变化 阴阳消长平衡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平衡状态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机体中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消长,是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的消长 病理上 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持相对平衡的消长,即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 阴阳相互转化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应用意义 生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证候的转化关系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概括人体的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护治原则 指导养生保健 人体分阴阳 上下 表里 经脉 阳——上部 阴——下部 阳——体表 阴——体内——内脏— 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 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面 背腹 四肢 阳——背 阴——腹 阳——外侧 阴——内侧 阳——六腑 阴——五脏 阳—心肺 阴—肝脾肾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生理功能活动属阳 促进物质基础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理功能要依赖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降、入(阴)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阴盛 实寒证(阴盛则寒) 伤阳——兼阳虚(阴盛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盛则热) 伤阴——兼阴虚(阳盛则阴病)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如:色泽鲜明—阳,色泽晦暗—阴 语声洪亮—阳,语声低微—阴 脉浮数—阳, 脉沉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融基础知识入门 .PPT
- 针灸推拿学毕业考试中医综合题库(含答案).docx
-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完整版).doc
- 针灸时效及量效.ppt
- 针对非专业版-个性化治疗分子靶向向药物在临床中应用.pptx
- 钝针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护理).ppt
- 钢丝网骨架复合PE管.PPT
- 钢结构课程设计-钢屋架.doc
- 钱钟书——现代文学课件.ppt
- 钻孔灌注桩首件技术总结报告.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