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原位(In situ)生长(复合)法 增强相从基体中直接生成,生成相的热力学稳定性好,不存在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的认识润湿和界面反应等问题,基体与增强相结合良好,较好的解决了界面相容性问题。 6 – 1 共晶合金定向凝固 图 9-19 二元共晶相图及两相平面稳定生长 图 9-20 棒状及层片状 TaC-Ni 共晶定向凝固组织 共晶合金定向凝固要求合金成分为共晶或接近共晶成分,开始为二元合金,后发展为三元单变共晶,以及有包晶或偏晶反应的两相结合。定向凝固时,参与共晶反应的? 和?相同时从液相中生成,其中一相以棒状(纤维状)或层片状规则排列生成(图9-19)。 6 – 1 共晶合金定向凝固 定向凝固共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原位生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有温度梯度(GL)的加热方式; (2)满足平面凝固条件;(GL/VI = mL(CE – C0)/ DL (二元共晶合金的平面凝固条件)。 式中:GL:液相温度梯度;VI :凝固速度;mL:液相线斜率;CE:共晶成分:C0:合金成分;DL :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3)两相的成核和生长要协调进行。 6 – 1 共晶合金定向凝固 定向凝固共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凝固组织前进取决于共晶中含量较少的体积分数。在二元共晶合金中当?I ? 32% 时呈纤维状,当?I ? 32%时为层状(图9-20)。 在一定温度梯度的条件下,纤维(层)状间距 ? 与凝固速度VI之间的关系为: ?2 VI = K,其中K为常数。 在满足平面凝固生长条件下,增加定向凝固的温度梯度,可加快定向组织生长速度,同时也可降低纤维(层)状间距,有利于提高定向凝固共晶合金复合材料的性能。 6 – 2 直接金属氧化法(DIMOXTM) 图9-21 DIMOXTM法制备SiCF/ Al2O3/复合材料示意图 6 – 2 直接金属氧化法(DIMOXTM) 通过基体金属的氧化或氮化来获取复合材料。 例如使用DIMOXTM法制备Al2O3 / Al时,在远高于铝熔点900?1300?C的温度下,通入促进氧化反应的合金元素Si 和Mg,使熔融铝通过显微通道渗透到氧化铝层外部,并顺序氧化;即铝被氧化,但液态铝的渗透通道未被堵塞。可根据氧化程度控制Al2O3的量。如果过程是在几乎所有金属被 Al氧化之前停止的话,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就是致密的、含有5 ? 30% Al的、互连的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 除直接氧化外,还可直接氮化获得AlN / Al、ZrN / Al和TiN / Ti等金属或陶瓷基复合材料。 DIMOXTM工艺也可采用增强材料预成型体。增强材料预成型体是透气的,金属基体可通过渗透的氧或氮顺序氧(氮)化形成基体,制备两种增强相复合材料(如SiCF / Al2O3 / Al复合材料等)。 6 – 3 反应生长法(XD TM) 该工艺可生成颗粒、晶须或共同增强的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根据所选择的原位生长的增强相的类别或形态,选择基体和增强相生成所需的原材料,如一定粒度的金属粉末、硼或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预制体,并加热到熔化或自蔓延燃烧(SHS)反应发生的温度时,预制体的组成元素进行放热反应,以生成在基体中弥散的微观增强颗粒、晶须和片晶等(图9-22)。 图9-22 反应生长法(XD TM)工艺原理示意图 6 – 3 反应生长法(XD TM) XD TM工艺有以下特点: (1)增强相是原位生长,具有热稳定性;(2)增强相的类型、形态可选择和设计;(3)各种金属或金属间化合物均可作为基体; (4)复合材料可采用传统金属加工方法进行二次加工。 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界面设计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类 型 1 类 型 2 类 型 3 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亦不溶解 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但相互溶解 纤维与基体反应形成界面反应层 钨丝 / 铜 Al2O3 纤维 / 铜 Al2O3 纤维 / 银 硼纤维(BN表面涂层) / 铝 不锈钢丝 / 铝 SiC 纤维 / 铝 硼纤维 / 铝 硼纤维 / 镁 镀铬的钨丝 / 铜 碳纤维 / 镍 钨丝 / 镍 合金共晶体丝 / 同一合金 钨丝 / 铜 – 钛合金 碳纤维 / 铝(? 580 ?C) Al2O3 纤维 / 钛 硼纤维 / 钛 硼纤维 /钛-铝 SiC 纤维 / 钛 SiO2 纤维 / 钛 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界面设计 第一类界面:基体与增强相既不相互反应也不互溶。这类界面微观是平整的,而且只有分子层厚度。界面除了原组成物质外,基本不含其它物质。 第二类界面:基体与增强相既不相互反应,但经过扩散 – 渗透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没啥好说的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