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绍兴县工程地质特性
2007年l2月地基处理6l
郭彪龚晓南余.跃平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
[摘要】本文笔者收集了大量的绍兴县境内的建筑勘察资料,对每个钻孔所揭露的岩土层进行了统一编号,
对各主要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根据绍兴县的地貌和土层分布情况,对绍兴县进行了工程
地质分区,为绍兴县的建筑基础形式合理选用的分析打下基础.
[关键词]绍兴县:工程地质特性:分区一
刖置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很好,各地的各类建设项目很多,国家,地方等都投入了巨大的基
建资金.而建筑地基基础在基建周期和基建资金中所占比例约为l,5一l,3,并且基础工程是隐
蔽工程,其设计方案合理与否,施工质量好坏是建筑是否安全和经济合理的关键之一.
地基基础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本文尝试对绍兴县这—特
定区域的工程地质特性作一个初步调查,对绍兴县的建筑基础型式的合理选用具有重要意义.
绍兴县自然地理概况
绍兴县地处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东与上虞市交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嵊州市,诸
暨市为邻,西和西北部与萧山市接壤,北濒海,腹部横卧越城区,总面积减为1152.3平方公
里.县境背靠会稽山,北濒海,故呈西南面高,东北低的阶梯形地势,山脉,平原,海岸兼
有,山丘与平原间界线明显.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河谷区,占全县总面积约53%,海拔一般在
300--400米之间;中北部为水网平原区,占全县总面积约35%,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
山,残丘分布其间,其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史称山会平原.东北部为滨海平原区,占全
县总面积12%,海拔5米左右,属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县内河流湖泊纵横密布,发源于
南部会稽山脉的石波江,富盛江,撵宫江,平水江,直落江(若耶溪),南池江,坡塘江,娄
宫江,漓渚江,秋湖江,项里江,型塘江,陌坞江,夏履江等l0余条江河溪流,史称鉴湖
36源,.实有43条.北向涌入北部平原,与浙东运河,鉴湖,西小江相交,或溢而为江,或
?收稿日期:2007年l1月
62地基处理第l8卷4期
渚而为湖,或为沼为池,形成河道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平原河湖.鉴湖,瓜渚湖,贺
家池,白塔洋,芝塘湖,大板荡等l8个湖泊点缀其中,平静如镜,荡漾其间.
区域地质概况
(一),前第四纪地质
l,地层
以江山——绍兴深断裂为界,绍兴县分属两大地层区.断裂北西侧属江南地层区,除志
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缺失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因构造破坏,许多地层单元
出露不完整,分布较零碎.区内中元古界双溪坞群海相火山岩及上元古界上墅组陆相火山岩
均已变质.震旦系下部为滨海相含凝灰质碎屑沉积,上部为浅海相冰水沉积和镁碳酸盐沉积.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为一套浅海相类复理式碳酸盐及泥页岩沉积.侏罗系以火山喷发堆
积为主,白垩系下统为红色碎屑岩建造,其顶部覆盖有酸性火山岩溶.断裂南东侧属华南地
层区,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中下统,以广泛分布上侏罗统巨厚酸性火山岩为特色,
间夹沉积夹层.此外,还零星分布有:中元古界陈蔡群以副片麻岩为主体的深变质岩,下白
垩统红色陆相碎屑岩和新生界中新统嵊县组玄武岩.嵊县组玄武岩是喜山期火山活动产物,
表现为间歇性基性岩流溢漫,在喷发间断中,有时间夹河湖相和山麓洪积相沉积.
2,地质构造
绍兴县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南端,杭州湾东西向构造
于浙西华夏系大复向斜复合部位的东缘,次一级绍兴——诸暨复向斜的北东端.绍兴一一诸
暨复向斜位于本区西南部,其北东端在绍兴平原中淹没,核部主要为震旦——奥陶系地层,
它由一系列北东向华夏系褶皱所组成,这些褶皱一般为长轴准线状,由于其后断裂作用,向
斜大部分被破坏,被斜形态也常常残缺不全.
县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往往成群产出,首尾相连,构成规模宏大的区域性大断裂带的
一
部分,其中以北东方向断裂和北西方向断裂最为突出.在本区及其附近通过的区域性大断
裂由北东向的江山——绍兴大断裂,常山一一漓渚大断裂;北西向的孝丰——三门湾大断裂
和东西向的昌化——普陀大断裂.为此,本区北东向和北西向这两组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
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在本区东南部和中部,江山——绍兴大断裂
和常山——漓渚大断裂在本区通过部位成群产出.这组断裂发生时代较早,活动时间较长,
并以压性断裂为主,控制了从元古代至中生代各时代地层的展布.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本
区西南部孝丰——三门湾大断裂在本区通过部位,这组断裂带走向320.左右,断面倾向北东,
少数反倾,倾角70.到80.,少数直立,常伴随有劈理带,皆为张性或张扭性断裂,经常发育
角砾破碎带或有岩脉充填.这组断裂一般切割北东向断裂,形成时间比前一组稍晚,活动时
间也较长.此断裂带往往北东盘陷落,萧绍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