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医学基本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二章 实验中医学的 基本方法 ● 本章包括3个部分: (1)中医文献的收集与研究。 (2)中医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中医实验研究的道德。 ● 学习本章第一节,要求大家: (1)掌握中医文献的收集与研究方法。 (2)了解古典中医文献的主要参考书。 第一节 中医文献的收集与研究 中医文献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中医文献包括 古典中医文献 和 当代中医文献。古典文献指历代流传下来的医籍、方书,非医学文献中也有散在记录,跨度达两千多年;当代文献集中在中医药专业期刊、专著等方面。 为什么要了解和阅读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在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中医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为实验研究与发展提供丰富而宝贵的素材 中医文献记录着中医药学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知识,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为我们深入研究、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青蒿素研究的早期突破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疟疾是当代全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报道,全球有25亿人生活在疟疾覆盖区,每年新感染人数为3~5亿,疟疾临床病例达到1.03亿,其中100~200万人死亡。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疟药物一直是全球医药工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据考,中国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有关于疟疾的记载,公元前402~222年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就提到中药常山截疟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强;东晋葛洪和明代李时珍曾有用青蒿治疟的记述,但中医药抗疟始终没有形成优势并得到全球的推广。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开始了研制抗疟药物的科研攻关,先后筛选了包括青蒿在内的中草药3200多种,走遍了国内疟区,但未获满意结果。 中医研究院介入该项研究后,从系统整理中医药经验入手,经过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中的有关方药、地方志以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人民来信,访问老中医治疗经验,汇总了包括内服、外治、植物、动物、矿物等方药2000多个,然后再从中整理出640余味药为主的单复方供科学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包括青蒿在内的几十种方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从青蒿中提取抗疟效价的有效成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向来采用与中医临床普遍运用的水煎煮“热提取工艺”。 受这一习惯思维的影响,人们在抗疟中药的分离提取与筛选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也选择这一方法,但早期的实验提取不到有效的抗疟有效成分。是提取过程疏漏还是研究条件有问题?他们把解开这一谜团的视线转向了对古人临床用药方法的考察当中,从临床用药方法上去细细分析,特别注意从每味方药历代用药经验和特色中吸取药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线索。当看到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这段文字记载时,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再阅元代《丹溪心法》“截疟青蒿丸”、明代《普济方》“青蒿散”、“祛疟神应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青蒿研末吞服治疟”等医籍后,更加引起了高度重视。为什么用“绞汁”、“散剂”、“丸剂”而不用通常的水煎法? 细细推敲有可能是绞汁、丸、散优于水煎。回过头来看,过去惯用的热提取方法之所以找不到有效成分,很可能就是高温水煎破坏了疗效。 根据这一思路和线索,他们采用了乙醇提取工艺,将温度控制在60℃,终于在1971年计起的第191号样品中取得了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青蒿提取物。 接着他们又把青蒿提取物分为中性与酸性两大部分,并发现中性部分抗疟效价高而毒副作用低,酸性部分无效而毒性大。 在确证中性部分为青蒿抗疟有效成分后,他们又继续进行猴疟实验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最终得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青蒿素。 这一案例提示,中医药源远流长几千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宝库,其中确有许多精华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去挖掘。这是中医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文献,少走弯路,推陈出新。 (二)为实验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构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客观地刻画和抽象出复杂的人类生命现象,及其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医理论体系对于中医实验研究也具有指导意义,并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获得丰厚的收获。 有人质疑“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中医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郭士魁项目组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在吸取中医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先后创制出“冠心I号方”、“宽胸丸”和“宽胸气雾剂”等名方,获得一九七八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被《人民日报》赞为“为冠心病人造福的人”。 一次,他们从一本书上找到一个治牙痛的验方,叫“哭来笑去散”(雄黃、乳香、胡椒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