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解读.ppt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题研习 【典例2】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在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宋朝,故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教材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广告 中国古代的商业广告形式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几种: 叫卖:叫卖是小商贩招揽生意的独特形式,吆喝起来要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幌子:幌子也叫望子,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识,当时就是目不识丁的人,通过象形的幌子也能知道商店经营的品种。以幌子作广告是古代原始广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如果说叫卖是流动推销的广告形式,那么幌子就是固定店铺招徕顾客的手段。 音乐:边卖东西边吹奏乐器和演唱歌曲的广告形式,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灯笼:以灯笼作广告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灯笼上写明营业性质,与现代的霓虹灯近似。 实物:如将猪头、羊头、牛头悬挂于门前作广告。 图画:图画广告已较实物广告进步了许多,如剪刀店绘把剪刀,鞋店绘鞋样等。 文字:在图画之外写字,图文兼用及到后来招牌完全用文字,如酱园和当铺书写巨大的“酱园”和“当”字、“押”字,都是纯粹的文字广告。 此外,在宋代的手工业中还出现了铜版印制广告,这比西方的印刷广告要早300多年。 ●前沿视点透视 【热点聚焦】 2010年6月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世界500强企业的代表,世界各地大集团、大企业代表等3000多人参加。本届徽商大会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通过论坛、洽谈、展示、旅游等多种形式,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理论链接】 1.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2.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的繁荣和地域性商帮的形成、发展等。 【创新预测】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由此可见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此回答1~3题。 1.“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  ) A.当时人民的勤劳 B.城市的繁华景象 C.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解析】 题干材料中所提到的杭城即南宋的都城临安,当时临安城内的夜市已经相当繁华,商业兴盛,买卖昼夜不绝,由此反映出南宋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答案】 D 2.三十九集电视剧《大清徽商》(右图)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史和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 D.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 【解析】 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 票号的是晋商,而不是徽商。 【答案】 D 3.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 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 【解析】 明清之际,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十分缓慢,手工工场并没有采用机器生产。 【答案】 D ●三维目标 【课标要求】 掌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目标分解】 重点 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难点 理解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以及社会政局和政府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情境设疑 上图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正门。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的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夹楼、钟楼、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帝殿、财神殿、火神殿等160余间建筑。会馆的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装饰华丽,不仅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商业史、经济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以及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的珍贵资料。 这一建筑群的出现,反映了什么现象? ●基础梳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在隋唐时期商业很发达,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① 和② 。 2.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 。 柜坊 飞钱 “交子” 3.元朝时④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4.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