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沉思
2
一、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变迁
所谓“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指对国民进行基本的普通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及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亦可以指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
与传统意义上的“蒙学教育”不同,近现代中国基础教育源自西方国民教育思潮和义务教育实践,它的产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变革的内在需求。
4
文化自觉:从国士教育到国民教育
从文化自觉到教育自觉
文化自觉:在摄取外国先进文化的
同时,应该对自己文化的来龙去
脉、固有特色、发展趋势有“自知
之明”(费孝通)
教育自觉:同理,我们也应该了然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来龙去脉,“教育自觉”同样是一个艰巨的历史过程。
5
国士教育与《神童诗》
国士教育:以入仕为导向的中国传统教育其实就是以培养治术人才为旨趣的国士教育,它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以“养士”为目的应试教育。
播扬于民间的《神童诗》二则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以读书做官为目的的传统领导教育——“养士”教育观念的流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自当强。”
6
国士教育与《劝学诗》
宋真宗的《劝学诗》说得更加直接露骨: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袁枚的《随园诗话》
揭示蒙学教育状态:
“漆黑茅柴屋半间,
猪锅牛圈浴锅连;
牧童八九纵横坐,
‘天地玄黄’喊一年。”
7
康有为与国民教育制度的引进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称赞西方“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自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数、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其不入学者,罚其父母。县立中学,十四岁而入。”这一“七岁必入学”的国民教育制度与国士教育的官本位导向迥然异趣。
“西学东渐”之后,“体用一致” 的国
士教育观渐渐被“中体西用”的洋务
教育观所取代,“德上艺下”、“重义
轻利”的观念也遭到了严重冲击,西
方近代国民教育制度亦相继导入。
8
国民教育思潮的兴起
与制度变革相呼应,维新志士梁启超撰写《新民说》,倡言“国家意识、公德、独立、竞争、进取、冒险”等新人格素质。
严复则高歌“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潜心对新国民素质的设计。
9
实现国民教育制度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新国民的养成与新道德的出现离不开革命行动。
孙中山认为,若一定
要等到“教育普及”而
后始行,则”河清无
日,坐失良机,殊可
惜也”;强调“改造中国
之第一步,只有革
命。”
10
癸卯学制与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雏形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厘定
国民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
中学5年。但在专制制度仍存在和
“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
尚不可能真正摆脱臣民意
识的束缚而走向自由的国民人格之
路。
11
张之洞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