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日朝两国的中国认知——以《漂海录》、《初渡集·再渡集》为中心的考察.pdfVIP

明代日朝两国的中国认知——以《漂海录》、《初渡集·再渡集》为中心的考察.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明代日朝两国的中国认知 ——以《漂海录》、《初渡集·再渡集》为中心的考察 摘 要 有明一代东亚地区的交流频繁,这其中既包括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中朝和中琉之 间的朝贡贸易等官方形式的交流活动,亦包括东亚海域间的民间漂流事件形式的交流活 动。而日本遣明使和朝鲜漂流民的相关资料是研究明代中日关系、中朝关系以及明代中 国社会情况的状况的重要材料。 崔溥 (최부)是朝鲜时代的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的文人,其因为《漂海录》而被誉 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漂海录》除了记载有明朝成化年间运河沿线的城市风貌之外, 作为明代为数不多的朝鲜人描述中国的史料,也是了解朝鲜人中国观的重要文献。因此, 该书对于研究明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漂海录》目前有六个版本:是东京东洋文库本、京都阳明文库本、首尔奎章阁本、 横滨金泽文库本、韩国藏书阁本、韩国高丽大学华山文库本。由于朴元熇等人校注的版 本都是基于对原著基础的解读,并且能够保证客观的基础上,有利于笔者对原著进行更 好的分析,因此本文采用的是高丽大学教授朴元熇校注版本,并参考了葛振家的点注版 本。 策彦周良(さくげん しゅうりょう)是日本室町时代的僧人,日本室町幕府时期, 僧侣在日本社会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强大影响力、号召力,因此策彦能够有机会作为 副使和正使身份两次来华。策彦随行记录的《初渡集》和《再渡集》是了解明朝嘉靖年 间中国社会的重要史料。 明代日本派遣使者入明次数达到了十九次之多,而留下详细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人: 允澎的 《入唐记》、《戊子入明记》、了庵桂吾的《壬申入明记》、以及策彦周良的《初 渡集》和《再渡集》。 《初渡集》和《再渡集》又被称为策彦周良《入明记》,策彦周 良的《入明记》是所有《入明记》记载最为详细的版本。本论文试以牧田谛亮校订并收 万方数据 录于其出版的《策彦周良入明記の研究》的《初渡集·再渡集》为考察的中心展开论述。 全文内容分为四章内容,首章主要讲“域外来客”——海路入明的日朝人士对于中 国的初始印象;主要以策彦周良和崔溥来华时,对于中国周边海域的认知为切入点,分 析他们来华时,对中国周边海域的方位的确定以及对中国海防制度的认识。第二章是“文 人相惜”——日朝来华人士与明人的交流;主要考察策彦周良和崔溥同中国不同群体之 间的交流往来,这其中包括两者都有接触的人员:如他们与中国官吏、文人之间以及他 国使节(主要是琉球使节)的往来,也包括两者接触不同的一群人:如策彦和僧人、崔 溥和关外之人的交流。第三章是“赴京朝拜”——日朝来华人士眼中的运河沿线及社会 状况;主要论述的重点是策彦、崔溥对上京所经地的认识,首先是对比两者上京的路线 情况以及中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认识差距;其次阐述策彦、崔溥在北上过程中待遇情况 和所受的遭遇,进而探知他们认知差异状况。第四章是“四海一家”——入明日本僧人 和朝鲜文士对中华身份认知与迷惑;本章主要以日朝两国人士的中华身份认知以及与明 人之间的误解为论述重点,在探知得到日本人士崔溥的“中华乃父母之邦”归属感、策 彦的“东天皇对西皇帝”的自立感的同时,也对他们与明朝人士之间产生的误解和不解 作了一定的说明。笔者希望借此论文通过对以上的四方面进行考察,能够从官方、民间 等角度认清明日、明朝关系的同时,并以此为窗口来重新审视域外人的明代中国认知。 关键词:策彦周良;崔溥;初渡集;入明记;漂海录;初渡集·再渡集 万方数据 明の時代日·朝両国の中国認識について —— 「漂海録」、「初渡集·再渡集」を中心として 要 旨 明の時代に東アジア地域の国々交流活動が盛んになっていた。中日間の勘合貿易と、 中韓、中琉との間の朝貢貿易など交流活動だけでなく、東アジア地域内の民間漂流事 件ども出

文档评论(0)

hp20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