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PAGE 1
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主要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位于东经116°40’—117°15’、北纬32°35
一、行政区划与位置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跨淮河两岸。东与滁州市相邻,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交界,北与亳州市、蚌埠市相交。总面积2526平方千米。总人口240万人。全市辖田家庵、大通、八公山、谢家集、潘集5个区和凤台一个县。
二、地形,地貌
淮河为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的分界线,她由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境中部,其南岸多低山丘陵,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均在淮河以南,最高点为白鹗山,海拔241.3米;而其北岸则是河流冲积平原,海拔在20米左右。从南北两岸汇入淮河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河、东淝河和窑河,
三、气候
淮南市,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大陆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5.3 ℃
四、物产与经济
淮河两岸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稻麦各半,东果西蔬,故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民谣流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创制的“八公山豆腐”更是世间一绝,蜚声海内外。
淮南市的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另外还有磷灰石、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紫砂、粘土等。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淮南因煤立市,1949年7月设淮南矿区, 1950年9月改为淮南市。1952年4月淮南市由安徽省直辖。并随着煤炭开采延伸而发展,随着淮南老矿区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煤炭资源新探明储量的向南和向西延伸,1972年原属凤台县的潘集区,划入淮南市,1977年原属阜阳地区的凤台县划归由淮南市。
依托优质而丰富的煤炭资源淮南市一直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目前装机容量830万千瓦,占安徽省电力生产量的近一半。
淮南市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支柱产业为煤炭,电力,化工以及制药。为安徽省第二大城市。198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城市
五、交通
淮南市市内道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与外交通的公路有206国道、合淮高速公路 合徐高速公路、及102、203、225、308、310省道等通往邻市、邻省。铁路则有 \o 淮南线 淮南线、商杭线 和合蚌线,另外还有即将建成通车的 \o 京台高速铁路 京合高速铁路。水路主要是淮河主航道。
六、地质研究简史
1949年建国前,我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就在淮南地区及凤阳山区做过地质和矿产调查,如李四光先生曾于1936年对该地区前元古界地层进行过研究和划分,建国后很多专业地质队、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先后在本区进行过普查找矿、科研、地质调查等工作。
本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由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于1977年3月开始,1978年10月完成野外验收及补课,1979年9月提交成果并完成验收。1987年淮南地区由省地质局337地质队,进行了1:1万的矿产地质调查填图工作。由于本区煤炭资源丰富,且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所以地质研究程度较高。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
第二章 淮南地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 地层
淮南地区地层为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地层发育主要为上太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但又有其特殊性,如猴家山组、 凤台组、 四顶山组、 寿县组等都是淮南地区特有的,更因九里桥组中发现世界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本区地层自下元古界的前长城系至第四系,除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缺失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见表2-1)。
一、上太古界(霍邱群)
上太古界地层为霍邱群(安徽地质局337地质队1974年命名),在淮南地区出露不多,在唐山翟至东梁山一线以南、望峰岗东山余家有出露。主要为变质岩系,由角闪石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在角闪石片麻岩中,有长石岩脉、石英脉及伟晶花岗岩脉顺层贯入和穿插。据省地质局区调队资料,对黑云母、白云母或角闪石矿物用钾一氩法测定的同位素年龄一般为14~17亿年,铷锶法测定的同位素年龄为24.46亿年左右。从岩石组合、岩化特征、构造面和变质程度及含矿性等方面分析,本区霍邱群可与豫西太华群、登封群对比。地层总厚度大于1521m。
二、上元古界
区内发育青白口系及震旦系地层。
(一)青白口系
又称八公山群,此名源于徐嘉炜(1958)的“八公山统”。由一套浅变质或基本未变质的碎屑岩系组成,在泉山水库以西至望峰岗、余家山及上窑西陡山有出露。地层总厚度为573m。岩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曹店组(Qnc)、伍山组(Qnw)、刘老碑组(Qnl
1、曹店组(Qnc)
1978年由安徽区调队命名。系指凤阳群大理岩-千枚岩之上、伍山组石英砂岩之下的铁质砂砾岩。以往都将本组归属伍山组底部。虽其出露厚度较小且不稳定,但在广大区域断续出现,其岩相和岩性与上下地层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