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之【顾树华医案】
【顾树华医案】??? 顾树华,1949年生,吴佩衡嫡外孙,自幼随外祖父习医,深得吴门心法。从医30余年,敬业执著,谦和好学,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特聘专家,颇受患者信赖。多年来潜心研究、传承吴门学术思想,多有感悟。先后发表《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 践行温阳扶阳大法》、《真武汤的临床运用》、《温扶阳气法临床应用举隅》、《运用经方治疗危急重症医案5则》等论文,继承家学,擅用附子、四逆辈,颇有吴门风范,是吴氏学术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本节所选即出自上述论文。
??? 1.发热——麻辛附子汤加桂枝/真武汤加桂枝/黄芪建中汤??? 某女,63岁,1976年3月6日初诊:头痛发热4天,汗出不止、肢体剧烈疼痛1天。始因受寒感冒3日,头痛体酸,神倦欲寐,恶寒发热,体温38℃,脉沉细,舌淡苔薄白。诊为太阳少阴两感证,以温经解表,扶正祛邪之麻辛附子汤加桂枝。当晚服第一次即有汗,次晨热退,各症均减。继因复感风寒于午后又发热恶寒,体温38.4℃,头疼体痛。患者略知中医,于上方中又加麻黄、生姜,服后汗出不止。次日就诊,肢体沉重,疼痛剧烈,呻吟不止,大声呼痛,体温升至39℃,脉微细,舌淡苔白。此乃误汗损伤里阳,阳虚水泛,寒湿阻遏经络所致。方用真武汤加桂枝,扶阳镇水,温通经脉:??? 附子45g(先煎3小时),茯苓、白术、杭白芍、桂枝各15g,生姜3片。服药1次即熟寐,半日许醒后体痛减轻,出汗减少,体温下降到37.7℃。1剂服尽后身凉。体痛消失。继以黄芪建中汤2剂,调理而愈。??? 原按:患者年老体弱,复感风寒,过汗而伤阳。若不急以真武汤温阳镇水,恐有亡阳之虞。服真武汤后获效甚速,可见仲景立法之妙。
??? 2.发热——麻黄细辛附子汤加桂枝、姜、枣、甘草/白通汤加桂枝、生姜??? 某女,68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上周老母病逝,守灵时受寒感冒,发热,体温38.5℃,头痛,肢体酸痛,无神,嗜睡,恶寒,脉沉细,舌淡青,苔白,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桂枝、生姜、大枣、甘草1剂,当晚服药,夜间出汗较多,次晨较为舒适。(又于)上山办丧事时困倦打盹复受风寒,下午即恶寒发热,头痛甚,肢体重困疼痛,无神,寒战,体温39.6℃,脉紧重取无力,舌淡晦苔白腻。以白通汤加桂枝、细辛,通阳补肾,温经散寒:??? 附子60g(先煎3小时),干姜10g,生姜15g,葱白3根,桂枝15g,细辛6g,晚间及夜间各服1次,1剂后身凉安睡,次日体温正常,余症亦愈。
??? 3.咳嗽——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二陈汤加味??? 某女,37岁。上周受凉咳嗽,1周后咳嗽加重,X线检查示:左下肺片状阴影,诊为肺炎。诊之:咳嗽痰滞,有血丝,胸闷隐痛,咽痛而痒,恶寒肢冷,体温38.8℃。脉浮紧重取无力,舌淡晦,苔白腻。辨为太、少两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加枳壳、桔梗、白前治之。2剂后上述各症减轻,但咽喉奇痒,痒则剧烈咳嗽,脉沉细,舌淡苔白稍腻。予以四逆二陈汤加味:??? 附子60g(先煎3小时),生姜15g,陈皮8g,法半夏15g,茯苓15g,细辛6g(后下),白前12g,甘草6g。1剂后各症减轻,但咽喉仍奇痒,上方加僵蚕12g,2剂尽,咽痒即除,咳嗽亦愈。
??? 4.咳喘(支气管肺炎)——小青龙汤加茯苓/真武汤加桂枝、细辛、法半夏??? 患儿,男,2岁,1985年9月18日初诊:发热咳嗽5天,喘促2天。始因受凉感冒,咳嗽,恶寒发热,体温38℃,家长予服克感敏、感冒清、板蓝根片。4天后咳嗽加重,气喘,呕吐,体温升至39℃,急送某医院。听诊肺部有细湿啰音。血检:白细胞14.2×l09/L。胸透:肺部有片段阴影,诊为支气管肺炎,延余诊治。刻诊:咳嗽喘促,呕吐、纳呆,不思饮食,倦怠,烦哭,手足凉,大便稀溏。指纹淡青,舌淡苔白腻,体温39℃。此系风寒束肺,痰湿内壅,外寒内饮。治宜解表散寒,温化里饮,以小青龙汤加茯苓治之。服药2次后,入夜汗出,渐渐安睡。次日咳减,喘平,体温下降到37.5℃,精神稍好,已思食,饮水较多。晚间复受风寒而见寒战,欲呕,体温升至39.6℃,急来求诊。症见:咳嗽甚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身时瞤动。指纹沉青至气关,舌淡苔白腻。此乃阳气虚弱,寒饮未尽,复受外寒,寒饮上逆所致。急以真武汤加桂枝、细辛、法半夏,温阳化饮,降逆平喘:??? 附子20g(先煎3小时),茯苓、白术、杭白芍、桂枝各9g,法半夏6g,细辛3g,生姜2片。服药后渐睡,1个半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一夜未咳喘。次日体温正常,各症减轻。继以上方加减调整l周而愈。??? 点评:初诊不为高热、肺炎、白细胞14.2×l09/L等西医诊断、化验所左右,判为外寒内饮,径以小青龙汤治之,已见功底。及至复感外寒,体温升至39.6℃时。犹以真武汤加桂枝、细辛、法半夏温阳化饮、降逆平喘,更见胆识,虽同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