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保护的影响.docVIP

曼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保护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曼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保护的影响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曼稿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状况及利用方式的数据。分析其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影响,提出替代种植、固定生产用地、营造防火隔离带、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巡护等加强社区生产用地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资源保护;生产用地管理;曼稿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F30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100-03   收稿日期:2012-06-11;修回日期:2012-11-05   作者简介:杨鸿培(1964-),男,云南永胜人,工程师。长期从事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及研究工作。   曼稿自然保护区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子保护区之一,建立于1980年,总面积95257hm2,内有8个自然村分布,占地面积1138hm2,权属分别归属于8个自然村,所以曼稿保护区实际的权属面积为83877hm2;周边有28个自然村寨,区内及周边共居住着傣、爱伲、拉祜、汉、景颇等民族11920人。由于成立时间晚,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群众长期的生产生活,使得保护区界线内及周边至今存在着社区村寨的水田及其它生产用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和茶叶。社区居民长期在保护区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保护区内形成了各种道路,人为活动也较为频繁,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造成了干扰和威胁。针对这一情况,对保护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以掌握该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和利用方式,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1曼稿自然保护区概况   曼稿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勐海县境内,是澜沧江以西平均海拔较高的一处自然保护区。区内山峰海拔1300~1500m,最高峰石戴帽山,海拔1771m,最低处在南麓河与南阿河的汇合口,海拔1084m。区内的山地、宽谷、低丘均以花岗岩为基础,表面风化层厚,受当地南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影响,生长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部分地区有思茅松林分布。曼稿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糖胶树、毛荔枝为标志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以思茅松为标志的暖热性针叶林等热带、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合果木、肋果茶、滇楠、假山龙眼、百日青、锯叶竹节树、思茅豆腐柴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以云豹、短尾猴、灰叶猴、绿孔雀、鹩哥、白鹇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物。   2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3S技术获取和综合处理得到曼稿保护区土地利用数据,并收集社区人口、经济收入,保护区基本情况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运用3S技术,在ArcMap中利用ArcBruTile插件,加载googlearth卫片数据,目视解译,用屏幕数字化的方法提取googlearth卫片中曼稿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信息。到实地核对卫片中获得的信息数据,用GPS定点记录。运用ArcMap软件,以实地获取的数据为准,修正屏幕数字化的土地利用数据。到勐海县林业局查询获取社区林权及小宗地数据,再与修正后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各类型地块的土地权属,并计算面积,最终得出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状况数据。   林业调查规划第37卷第6期杨鸿培,等: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保护的影响   3结果和分析   31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利用状况   在曼稿自然保护区内,社区群众共利用了23992hm2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表1),主要利用方式为水稻、茶叶、甘蔗等农作物种植,水域(334hm2)、坟山(54hm2)、社区的集体林、建筑及公路用地(4888hm2)在表格中标注为“其它”,面积5276hm2。其中属于保护区权属范围的土地12612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32%,占保护区权属面积的15%,属于社区权属范围的土地1138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8%(图1)。   图1曼稿自然保护区社区土地权属范围分布示意图   Fig1DistributiondiagramofcommunitylandtenurerangeinMangaoNatureReserve   32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负面影响   321人为活动频繁,对自然资源造成威胁   曼稿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有36个村民小组11920人居住,有18716hm2的生产用地(表1),社区群众长期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活动,春耕秋   表1曼稿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情况   Tab1LandutilizationstatusinMangaoNatureReserve   权属茶地甘蔗林下种茶水田农作物种植合计其它总计   保护区2980423321282983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