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 掌握岩体应力等基本概念; 理解地表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了解大地应力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理解地壳岩体的应力—应变特征与应变速率的关系,临界应变速率的概念;地应力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 掌握利用大地应力场特征判定一个地区可能产生的最新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向和错动方式; 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 掌握岩体天然应力状态与地区地质条件和岩体的地质历史的关系,天然应力比值系数N的概念,河谷附近应力重分布及应力集中的一般规律,不连续面附近应力集中的一般规律,地表高应力场的判别标志;理解岩体切割面附近的残余应力的成因及其效应 ; 了解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研究和评价方法。 学习重点: (1)地表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2)残余应力的成因及其效应; (3)岩体应力-应变性状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地表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 其大小、方向不同,还表现在其空间变化和随时间 的变化。 (2)残余应力效应,特别是在自由临空面附 近,差异性岩体卸荷是造成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并 造成了临空面附近复杂的浅生和表生时效变形现象。 2.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2.1.1 岩体应力的一些基本概念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 人类从事工程活动,在岩体天然应力场内,因挖除部分岩体或增加结构物而引起的应力,称为感生应力。 2.1.2 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类型 地壳岩体的应力状态取决于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岩体所经历的地质历史。对此问题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1)“静水应力式”分布的观点 由瑞士地质学家海姆于1905-1912年提出,他以岩体具有蠕变的性能为依据,认为地壳岩体内任一点的应力都是各向相等的,均等于上覆岩层的自重,即: σx=σy=σv= γh 这一假说适用于某些局部条件,如中欧地区强烈构造变形的沉积岩、阿尔卑斯山深埋隧道岩体中的应力状态。 2.1.2 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类型 2.1.2 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类型 最小主应力轴σ3近于垂直,最大主应力σ1与中间主应力σ2轴近于水平。 在此种应力状态下,地壳岩体的破坏形式必然是逆断型的,即沿走向 与最大主应力垂直的剖 面X裂面产生逆断活动, 故可称为潜在逆断型。 喜马拉雅山的前缘地区 属于这种类型。 2.1.2 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类型 应力场中的最大主应力轴σ1垂直,其余两主应力水平分布。 此应力状态下,地壳岩体的破 坏形式必然是沿走向与最小主 应力轴相垂直的面,发生正断 性质的活动,故可称为潜在正 断型。我国青藏高原中部存在 这种类型。地处大洋中脊轴部 地带的冰岛地区测得的应力状 态就是这种类型。 2.1.2 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类型 上述为三种典型情况,大多数地区接近其中某一种,有些地区应力状态属主应力轴倾斜的过渡类型。 总之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以水平应力为主。这就足以证明,构造因素在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3)边墙或边坡岩体的倾斜 地下开挖产生的岩体变形和破坏也有不同的类型: 拱顶裂缝掉块 边墙内鼓张裂 底鼓及中心线偏移 施工导坑缩径 (3)区域卸荷作用对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形成的影响 区域性的地表剥蚀卸荷作用在增大岩体内的水平应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未受明显构造扰动的侵入体内应力状态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侵入阶段,由于岩体呈熔融状态侵入地下一定深处,故岩体中的应力呈静水应力式分布。 假定图中AB为原始地面, 则岩体内任一深度h0+h处P点 的应为: σh= σv=γ(h0+h) 假定图中AB为原始地面, 则岩体内任一深度h0+h处P点 的应为: σh= σv=γ(h0+h) 此后,岩体经剥蚀而出露地表。随着岩体剥蚀卸荷,岩体内的应力发生变化,但垂直应力σv与水平应力σh的变化幅度不同。假定剥蚀厚度为h0,则上述P点处的 σv和σh 分别变为: σv=γ(h0+h)-γh0=γh σh=γ(h0+h)-μ/(1-μ) × γh0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