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 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 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基础)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加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卡尔文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 2)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3)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主张简化教会仪式,严禁偶像崇拜,精简神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规定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长老会负责监督所有人的行为。 坚持《圣经》的权威,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作辩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影响: 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义” 思想核心:“先定论” ⑴内容 建立民主教会 建立廉俭教会 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⑵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 卡尔文宗教改革; 3、主要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一节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课标要求: 了解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_____教(罗马为中心) __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 _____教 ____教 _____教 ①______教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____世纪第二次分裂 11 16 天主 东正 天主 新 东正 路德 卡尔文 英国国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1)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 “太阳月亮说” 2)内部改革 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 4) 封建王权势弱; 5)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教权凌驾于王权的原因: 教会积极谋求统治欧洲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上帝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一 、宗教改革的背景 1.基督教的发展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