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利用火的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利用火的历史 2005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因被视作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次大演练,受到极大关注。   开幕之前,主题口号为“我们万众一心”的火炬传递活动分别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采集“科技进步之火”、在商丘采集“华夏文明之火”、在北京航天城采集“中华复兴之火”。三个采火地点的选择寓意深刻,十运会火炬传递采火点选择南京紫金山、河南商丘和北京航天城,在空间上兼顾了江苏省会、中原大地和首都北京,在时间上体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衔接。   商丘市之所以入选,因为它是“火的故乡”,《史记》中记载的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燧人氏所造之火被誉为“中华第一火种”,照亮了从猿到人的历程,开创了中华古代文明。因此,用“中华第一火种”诞生地——河南商丘采集的火种点燃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闪耀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智慧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时过三年,2008年7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圣火传递又将来到商丘,这无疑再次彰显商丘作为火的故乡的地位。   实际上,火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民族向心力和鼓舞民族精神的象征。而这种圣火的传递,包括奥运会点火的形式,伴随了人们利用火的文明进程。   古人取火多取法自然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前,人类用火多是雷电引起树木着火的自然界火和火山引起的火。”商丘市文联原主席尚起兴先生说,“雷电、火山过后,火一旦熄灭人们就无法使用,这样人们就想法去保存火种。一开始人们不断地添加树枝、木头来保持火的燃烧。后来人们逐渐引火入山洞,在固定的地方保存火种,并不断地加入柴草树木保持火种不熄灭。经过长期的摸索,人们逐渐在火堆边上堆上石块,以便更好地维持火势,也有利于烧烤食物,这就是后来火坑的雏形。直到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后,这种靠自然取火的方式才发生改变。”   燧人氏后,在取火方式上有重大突破的,应该是阳燧的出现。   西方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冒生命危险用桂皮制成的空心管在太阳神阿波罗太阳战车轮子下为人类盗天火的美丽传说。在我国西周时期,不用普罗米修斯照样可以随时从太阳那里得到“天火”,这就是“阳燧”。   阳燧出现于青铜器时代,是距今3000多年的我国利用太阳能取火的工具。它是一个铜锡合金的圆形凹面反射镜,将阳燧面向太阳,将易燃物放于凹面的反射焦点处,几秒至十几秒钟,易燃物即被点燃,这就是阳燧取火的方法。   关于阳燧历史文献上有大量记载。《淮南子?天文训》曰:“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阳燧面洼,向日照之,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椒,着物即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考式记》记载:“铜锡各居其半合金铸成的凹面镜,太阳光下形成焦点以取火,因此又叫鉴燧。”   阳燧的发明使人工取火的方法得到了发展,人们可以更方便更迅速地利用太阳能得到火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战国时期,学者墨翟对平、凸、凹镜的反射原理、性能、成像进行分析研究,并记载于《墨经》之中。小小阳燧虽不起眼,但是它的科学作用在人工取火方法的进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春秋时期我国发明了炼铁术,从此人们使用的工具、农具、武器等逐渐用铁器替代青铜器。到了汉代铁器应用非常普遍,完全进入了铁器时代。   人们在用锄头锄地时,偶尔碰在石头上,迸发出火星。久而久之,人们发现铁与石头相击比石头与石头相击更容易击出火花,而且火星更旺,于是人们逐渐发明了火镰取火的方法。火镰发明的年代据推断应该在战国时期至汉代。   最初的火镰就是一块铁板,用与石头相击冒出的火星点燃易燃物便可取火。后来为了方便击石,将铁板做成弯弯的镰刀形状,因而得名“火镰”。再后来,为了方便握住镰刀状铁板,又给火镰装上了木柄。与火镰同时使用的还有“火石”和“火绒”,为携带方便,木柄演变成荷包,里面可以盛放火石和火绒。   历史文献对火镰有很多记载。唐代诗人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中有“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柳宗元有“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的表述。元李好古《张羽煮海》第三折有“家童,将火镰、火石引起火来,用三角石头把锅放上”!据清代文献记载:“取火之具有火镰,缝皮为包,安铁为刃,内装火石一片,火绒一团,欲用火取火绒豆许,放石上以刃敲之,顷刻即得火。”   火镰也称“火刀”,因完全是小作坊手工制作,很少有重样的,有的作坊还在火镰上刻火龙吐火等图案或“珍珍火刀”等使用者的标记等。后来火镰流传到国外。   随着火镰等人工取火工具的普及,火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烧制陶器到后来的瓷器,都离不开火。景德镇的窑火千年不灭,制作了大量生活用瓷和艺术品;在冶炼方面,从炼制青铜到炼铁术的发明,使人们的农具、工具、兵器有了不断进步,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在农业上人们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用火把驱赶病虫害;在军事上利用火攻法攻城,用

文档评论(0)

小虾米追薯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