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燃素说到氧化说 ——18世纪的化学革命 古人对燃烧现象的关注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水、火、土、气 赫拉克利特:“火为世界本原” 中国的“五行学说” 在古人看来,火是一切事物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容易变化的东西 对燃烧现象的初步解释 “只有在对空气和水的理解上找到一个满意的起点,化学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根基。为此,必须要有关于 ‘气体’ 存在和燃烧的一种更为合适的思想”。 13世纪,随着欧洲工业的进步,对燃烧现象的解释越来越感兴趣。 15世纪,达·芬奇注意到:若没有新鲜空气不断补充,燃烧就无法持续。 1607年,法国医生Jean Ray听说有人在坩埚中煅烧金属锡后增重,他将之解释为“空气凝结在灰烬中”。 从波义耳和胡克开始,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燃烧、煅烧和呼吸等相互联系的过程。 波义耳和胡克的实验 1660年,波义耳和胡克进行了真正的燃烧化学实验:木炭、硫磺在抽尽空气的器皿中不能燃烧,但与硝石混合后猛烈燃烧(黑火药)。 结论:燃烧依赖于空气和硝石中的某种共同成分。 1611年,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中指出:火微粒可以穿透玻璃器皿与金属相结合生成新物质(没有把两项实验现象联系起来) 1673年,波义耳仔细地做了多种金属的煅烧实验,甚至改用了封闭的曲颈甑,结果仍是增重。 得出公式:金属+火微粒=金属煅灰 波义耳和胡克的实验 波义耳的解释深受当时流行的用微粒说和机械力解释一切现象的观念(重力、浮力、电触力,光素、热素、电素) 胡克1665-1667年对蜡烛火焰作了研究,提出新见解:可燃物在受热时,其中油质的“硫素”变成稀薄的、蒸气状或烟雾状的物质扩散出来,与空气接触发生溶解作用,同时产生大量溶解热,于是产生火焰。空气之所以能成为“硫素”的良好溶剂,是因为其中包含一种固有的成分,这种成分在硝石中也存在。 胡克未能通过实验得到这种空气和硝石中共有的成分。 Mayow的实验 英国人John Mayow1674年做了精细的燃烧和呼吸实验:密闭容器中的蜡烛熄灭后,仍有大量空气,小鼠在剩下的空气中不能活。火药在水下也可以爆燃。锑的煅灰与锑经过硝酸处理后的产物是同一物质。 于是得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硝气精”,是燃烧和呼吸必须的,在这些过程中“硝气精”被夺走。可燃物中有“硫素粒子”,加热燃烧时散发出来,与“硝气精”粒子猛烈撞击而发热发光。呼吸相当于血液中的“硫素”缓和燃烧;硝气精存在于硝石中,硝石转变为硝酸后,硝气精粒子转移到酸中;硫磺燃烧后生成的硫酸是硫磺和硝气精粒子结合的产物。 Becher的观点 1667年,德国化学家Becher对燃烧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构成万物的初始元素是空气、水和土质。 土质分三种:“石土”(固定性)“汞土”(流动、挥发)“油土”(可燃) 物体燃烧时,“油土”被烧掉,剩下“石土”和“汞土”。 可煅烧变质的金属中也含有“油土”。 Stahl提出燃素说 1723年,德国医学与药理学教授Stahl出版了《化学基础》,在Becher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释燃烧现象的完整、系统的学说——燃素说: 可燃的要素是一种气态物质,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可称之为“燃素”。 燃烧中燃素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发光发热(燃素是火的原质和要素,而不是火本身)。 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去除燃素的物质:金属-燃素=金属煅灰 燃烧需要空气是因为加热时燃素不能自动飞散,而必须借助空气来吸收,“上等空气”会更强有力地吸收燃素。 用燃素说几乎可以解释当时一切相关的化学变化,因此在18世纪中叶已成为当时的正统理论。 纯净的燃素无法得到 Stahl及其支持者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终也未能得到纯净的燃素,因此对燃素的重量和形态无法进行明确的说明。 燃素说支持者辩解:燃素游离出来后便立即与空气牢固地结合,很难再离析出来。只有植物才能吸收空气中的燃素,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而摄取燃素。 燃素说的缺陷 燃素说把大量的事实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首尾一贯、条理井然的学说,并提出了很多新的实验。很快在当时成为最为权威的理论。 但燃素说有一个最大的、很难自圆其说的缺陷:燃素的重量属性存在无法回避的矛盾 对于金属煅烧后增重的解释十分牵强:燃素可能为负重?类似灵魂为负重?燃素有不同类型? Scheele的“火空气” 1772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通过实验确认“劣质空气”和“火空气”各是空气的一个组成部分。 火空气与燃素结合,变成“热质”发散出来:热质(火空气+燃素)+硝酸—→ 红色烟(硝酸+燃素)+火空气 他用精细的实验(在曲颈甑中加热硝酸盐)分离出了比较纯净的“火空气”。 脱燃素空气 英国科学家Priestley早在1771年就发现加热硝石能产生气体,但未加注意。 1774年,他加热汞灰,又产生气体,而且发现蜡烛在这种气体中火焰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专利奖申报书.docx VIP
- 约翰克兰John Crane SE系列 培训指南.pdf VIP
- 结构化面试护士50道面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三级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2023).docx VIP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司马光.ppt VIP
- ancient-chinese-philosophy中国古代哲学.ppt VIP
-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VIP
- 砂土地基钢板桩施工振动锤选型及应用-华北交通工程.pdf
- 10SG614-2 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pdf VIP
- 超声检测技术.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