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三、三伏天灸 广东省中医院自1984年开展三伏天灸疗法,至2006年累计接受治疗的患者近60万人次,2006年超过10万人。其主持的“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研究”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推广技术,面向全国推广应用,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三伏天灸是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帖穴位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一)何谓三伏天灸? (二)三伏天灸的几个概念 何谓三伏?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   何谓庚日?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天都由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而成,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4个“庚日”时为10天;而有5个“庚日”时则为20天了。 为何选择三伏庚日? “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配。加之三伏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是温煦阳气、驱散寒邪的最好节气日期。 (三)理论依据 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 1、天人相应 《灵枢·邪客》篇:“人与天地相应也” 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变化。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 因此,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2、春夏养阳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此时扶阳祛寒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为严寒所伤。 3、冬病夏治 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通过伏夏的调养,可以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 (四)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文献: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药物组成中: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甘遂性味苦寒,入脾、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 白芥子 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 。 细辛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 甘遂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 延胡 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 生姜 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 诸药相配有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效,正如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一、药物制备 以《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cm2大小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 二、处方 ①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②脾俞、风门、膏肓、天突 ③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三、穴位定位 ①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胃俞:在背下部,第12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志室: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 膻中: 在胸前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