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概论的水体污染及其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资源概念; 我国目前水污染概况 目前,全世界都为洁净水危机的面临而烦恼,尽管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属于严重的缺水国之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尽管如此,中国的江河湖泊却是工厂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造成水污染事件不断在中国发生。;下面: 我们看几张关于水体污染的图片。;;;;;;开采--利用--废水排放;水的自净能力;;生物作用   由于各种生物(藻类、微生物等)的活动特别是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使污染物降解。它在水体自净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过程,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以及生物化学过程等,往往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并相互交织进行。一般说来,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水体自净中占主要地位。;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1水体污染源;水体污染源;; 铁路,公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部门,除了直接各种作业废水外,还有船舶的油类泄露,汽车尾气中的铅通过大气降水而进入水体等污染途径。 [4]农业排水 农业排水造成的水体污染主要是排出施肥,灭虫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使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2水体污染物;2水体污染物;那么当水质被污染后我们现在有哪些手段去处理呢?;{1}物理处理法;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 格栅和筛网 主要作用于截留粒度在数毫米到数十毫米的细碎悬浮态杂物如纤维,纸浆,藻类等,通常用金属丝,化纤编织而成,或用穿孔钢板,孔径一般小于5mm,最小可为0.2mm. 筛网过滤装置有转鼓式,旋转式,固定式振动筛等。 无论何种结构,既要能截留污物,又要便于卸料及清理筛面。 ;粒状介质的过滤;微滤机: 一种转鼓式筛网过滤装置。被处理的废水沿轴向进入鼓 内,以径向辐射状经筛网流出,水中杂质即被截留于鼓筒上滤网内面;砂滤机 砂滤???原理图;;沉淀法; 沉淀池: 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 作用: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 分类: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管斜板式(新型)。;气浮法;接下来的内容更精彩哦!;{2}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的作用机理;2.生物氧化和细胞合成作用 生物氧化和细胞合成作用是通过微生物酶的作用进行的。 CHON十O2 ——→ C5H7O2N (有机物) (新细胞) C5H7O2N 十5 O2 → 5CO2十NH3十2H2O十 能量 (细胞) (维持能);基本类型;活性污泥法;颗粒大小约0.05~0.5mm,表面积为20~100 cm2/mL,比重约1.002~1.006,静置时能立即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 絮状体一般呈黄褐色,因水质不同也有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活性污泥法的作用特点 1. 通过以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形式存在的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净化。 2.微生物的代谢 无论合成或分解,都是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有分解、合成、氧化、还原、转移、异构等各种反应,绝大多数是在特定的酶促作用中进行的。;;3.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氧化分解污泥所吸附的有机质,合成新的微生物细胞。 4. 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使处理水与污泥分开,达到净化的目的。;;;;活性污泥的特征; 2.很强的分解、 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和pH缓冲力 活性污泥是多种微生物和有机物颗粒的聚集体,分解、 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和pH缓冲力巨大。 3. 良好的沉降性能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能将一些金属离子吸附,使与有机物形成络合物而得以沉降除去 ;活性污泥法处理的类型;;;精彩仍继续;{3}物理化学及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3. 吸附的影响因素 ① 吸附剂的性质; ② 吸附质的性质; ③ 废水的pH; ④ 温度; ⑤ 共存物的影响; ⑥ 接触时间。;;;;2.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 ①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 ② 离子交换树脂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