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畲族的春节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关于畲族的春节调查报告      一、概况      景宁地处浙江省南端,东邻青田、文成县,南接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连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靠丽水市,全县辖5镇16乡1管理区254个行政村,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其中畲族人口1.8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强。      景宁历史悠久,明景泰三年(1452),取“景泰辑宁”之义,故名景宁。后几经撤并,1984年,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地域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成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1987年,浙江政府授予景宁“革命老根据地县”的称号。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20XX年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畲族山歌之乡);20XX年水利部授予景宁“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多次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1996年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景宁出产的惠明茶早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XX年被国务院国家事务管理局确定为国务院专供茶;景宁是“生态之乡”,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获得前五的殊荣;景宁还被誉为“廊桥之乡”、“移民之乡”等称号。      畲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畲族人民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在与他族杂居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亲爱同族,互助合群,勤劳俭朴,刻苦忍耐,谦让和平,热情好客的风尚。亲友办事,以力相助,不待人请,不索工钱。男女上山下田,大门敞开,间门不锁或少锁。以民风古朴,注重礼仪著称,尤以敬祖敬神最具特色。其中以婚、丧、祭祀习俗最为突出。      东弄村位于县城鹤溪镇西南部,地处敕木山东峡谷,离城约10里,因谷深如弄,故名东弄。全村共104户366人,其中44户195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搬迁二里外的下店村,除一户叶姓外,其余均为蓝姓畲族,有耕地300余亩,山林1800余亩,东连王木坑村,北与三枝树村隔河相望,西接周湖、敕木山村,南邻粗滩村,辖东弄、周坑、降头、下店4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东弄村落田园风光浓郁,古民居保存完整,同时还保存了原汁原味的畲族彩带和畲族舞蹈,成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非遗”生态传承示范村、文明村和三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      村中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彩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蓝延兰和由她创办的畲族彩带编织工作室,招收学徒学习彩带编织;有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蓝余根,及由他指导的畲族舞蹈馆,多年参加镇、县、市民间舞蹈获得奖项;还有从小喜唱畲族民歌,多次参加省、市、县畲族山歌比赛,曾获省“寻找最浙江的声音”原生态歌唱擂台赛入围奖,中华畲族民歌邀请赛一等奖,丽水市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歌王擂台赛歌王,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主题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馆”优秀演示奖等荣誉称号的蓝仙兰等一批畲族文化骨干和场馆。      二、节前准备      春节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古老、最热烈、最隆重的共同佳节。为了过好春节,东弄村民在秋收结束到腊月二十三、四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春节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般有备好过年柴炭、做十月酒、做年糕、做豆腐、置办果子咸菜、杀年猪、购年货、打尘换新等八项。      (一)过年柴炭      畲乡景宁,不论畲汉,每逢秋天农事收成结束,即收好稻谷、黄豆、蕃薯等农作物后,除冬种一些蔬菜、草子(作来年饲料绿肥)外,就忙于置备春节期间、甚至来年春耕播种期间的柴火、木炭,俗称“过年柴炭”,东弄村男女畲民更是把备好过年柴炭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今年58岁的蓝木昌说,每天一早,男女畲民就腰系刀鞘柴刀,手握两头尖的圆担上山砍柴,有的还凑伴结队上山,这时出现满山畲歌对唱的场面,中午时分砍好柴,串好担的畲民还会帮助那些动作较慢的伙伴,或在路边等待,一起担着回家,一路上又是一番即唱即停的场面。      备过年柴时,畲民还会特别留意挑选春节做年糕用的灰碱柴,年三十煨年猪用的柴根树脑,泡豆腐松用的松木柴和春节期间烤火的用炭等。如发现这些所用的木材,宁愿暂时不砍过年柴,也要先备好这些所用的木材,砍好担回备用。      蓝木昌还说,除备足过年柴,还要备足过年炭。畲民大多住在较寒冷的山区,冬天穿衣单薄,烧柴条件较好,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有烤火习惯,俗称“灼火”。烤火地点是在锅灶门的外口火炉塘烧柴烤,建灶时就要计划火炉塘烤火位置。天气稍冷,清早起来就坐火炉塘,夜晚也坐火炉塘,老人则从早到晚坐火炉塘,来客也坐火炉塘。大冷天,三餐吃饭、对歌、议事也坐火炉塘,冬天的雨雪天,终日不离火炉塘。畲民住房在堂前专设暖间,内置火炉塘,上摆方桌,塘内燃炭火,家人围桌而坐,冷天炭火不媳。[3](图9)      在今年73岁的蓝余

文档评论(0)

187****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3054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