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陵 汉宣帝杜陵 1)陵园 2)寝园 3)陵邑 永泰公主墓 下图是永泰公主墓的剖面,右图为其前室。 章怀太子墓 宋代陵墓 宋代皇帝死后营陵,限时7个月内完成,因此规模远远不及汉唐。 宋代帝陵帝、后分葬,后陵一般位于帝陵方城外西北方,一切形制和帝陵相同,也有上宫、下宫、方城、神道等、只是规模尺寸比帝陵要小很多。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共11座,始建于公元1038年,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东麓山前。陵区内按昭穆制分成东西两行排列帝陵,另外发现有70余座陪葬墓。 帝陵由双阙、神道、石像生、碑亭为前引,后有外神墙、月城和内城,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仿佛一个个独立的院落。 地宫之上,内城西北角建高耸的塔式灵台,呈八角形,分为5级、7级、9级不等,为西夏人所独创,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灵台前是用于供奉祭奠的献殿,两者之间有一条鱼梁封土,封土下为墓道。灵台下为墓室,墓室为三土洞式结构,四壁立护墙板。 明清陵墓 明清帝陵继承了前代帝陵以神道为引导空间的做法,并将唐代的以山为陵与宋代地宫上做方锥形夯土陵台相结合,形成新的制度。 明清两代帝陵都选择山水形胜之处,以山为背景,地宫上建半圆球状夯土台,称为“宝顶”。宝顶四周环以城墙,称为“宝城”。宝城正门上建城门楼,称为“明楼”,明楼下的方形城台称为“方城”。 明代帝王陵墓包括位于南京的明孝陵和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的明十三陵。 满人入关前的帝王葬在沈阳的清北陵,其规模很小;入关后的皇帝死后则按昭穆制度分别归位于东、西两个陵区。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其形制基本仿照明帝陵。与明帝陵不同的是,其皇后在帝陵旁单独设陵,不与皇帝合葬。 神道石翁仲——武臣 神道石象生——蹲驼 明孝陵 明孝陵方城甬道 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型陵墓建造是中国封建伦理对孝道的一种规定,也是对帝王生前就安排死后的“奢侈生活”行为的维护。“厚葬以明孝”起源于周礼。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覆斗方上”式 “覆斗方上”式 :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在诸多使用这种封土形制的陵墓中,以秦始皇陵墓的墓冢形体最大。 秦始皇陵,史称“骊山”,在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地上。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7米,三层。 秦始皇陵 汉高祖刘邦长陵 底部东西162米,南北132.3米,高31.94米 汉武帝 茂陵 “因山为陵”式 “因山为陵”式 :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封土方式。 唐太宗昭陵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乾陵 乾陵:乾陵位于西安80公里的梁山。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 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 “宝城宝顶”式 “宝城宝顶”式 :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则称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宝城宝顶 帝王陵寝的分布与选址 、帝王陵寝的分布 历代帝王陵寝的分布与其建都地点有关。 二、帝王陵寝的选址 在帝陵的选址中,以“藏风得水”、“聚气”为核心。 秦始皇陵 1)地下宫殿与地上城垣,再现了现实的世界 2)陵体高大,位于轴线的交汇点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4.3陵墓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及陵墓类型 一、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水葬用的木筏 湖中的水葬台 悬棺葬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寺庙.ppt
-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最实用.ppt
- 中国梦之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ppt
- 中国服装史清代女子服装.ppt
- 中国爱情电影史.ppt
- 中国法制史习题作业单项选择题.ppt
- 中国的四大区域复习.ppt
- 中国地形经典课件.ppt
- 中国石化企业标准宣贯HSE风险矩阵标准.ppt
- 中国的断裂体系.ppt
- 2025-2026学年海南省海口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综合诊断练习数学试卷(附答案).pdf
- 建信财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互联网专属)条款.pdf
- 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提升卷(浙教版第1章-第2章,高效培优·提升卷)(考试版A4).pdf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范围:青岛版第1章-第2章】(全解全析).pdf
- 2019-2025年中国牙科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docx
-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幼儿园教师安全教育月知识测试卷.docx
- 2025年4月铁路线路工中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概念》讲义(含解析).pdf
- 小学生我家怎样过春节600字(8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