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铉翁《念奴矫·送陈正言》诗词赏析.docxVIP

家铉翁《念奴矫·送陈正言》诗词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   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   宋亡,守志不仕。   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   《宋史》有传。   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   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下面是   念奴矫·送陈正言   宋代家铉翁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赏析   以南来数骑,问征尘二句起笔,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所以碰到从南宋来的人就向他询问消息。   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家铉翁北赴之后,南宋*小朝廷继续坚持斗争,这里,作者关心的,可能就是这种反元斗争形势。   耿耿两句,写出作者也可能包括陈正言在内的孤忠与气节。   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如磐石一般的坚固,同时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种种磨难。   磨难愈重,他的志向就愈加坚定,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但因为作者身在北地,远离祖国,其孤忠不被人知,故云唯有老天知得。   短棹五句,则转入对丙子1276之难的回忆。   这五句所写乃是南宋临安被破的过程,其惨痛之情状,令作者终身难忘铭心。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是写元军南下。   元军渡淮,揭开了亡宋战争的序幕;而元军元人戴毡笠,故这里以轻毡称之渡汉水,则直接导致了临安的陷落。   元军在襄樊战役之后,立即潜兵入汉水,水陆并进,与渡淮元军互相呼应,势如破竹,于是在德祐二年正月,兵临临安城下。   回首觚棱泣是写作者在北赴途中回望京城宫阙而失声痛哭。   觚棱,即觚稜,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词中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指的是这一历史事件。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清道戒严,这里指宋三宫北迁。   事变大而迅速,故加惊字。   大都、临安相距三千余里,故云天外。   以上这五句,写事变接踵而起,连用短棹、轻毡、回首、欲上、惊传等语词,语气急促,有倏忽千里之势,作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心头的压抑悲怆,历历在目。   词的下片写作者被扣留北方后所经受的种种磨难。   以及作者慨然面对,毫不动摇的气节风骨。   路人五句,写作者引苏武自喻。   昔汉家使者,指苏武,由路人指示荒台句看,苏武曾留行迹的荒台,正在作者眼前。   所以,曾留行迹,既是写苏武的经历,也是写作者自己遭际。   以喻作者与苏武当年处境相同。   我节两句,是将自与苏武并提并论,苏武持节漠北,最终不改初衷,而作者也同样是我节君袍雪样明。   家铉翁身处绝域,不变节,不易服,贞如冰雪,故云雪样明;其心迹行事,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所以说俯仰都无愧色。   结处送子五句,是送别陈正言的话,意思有两层,一是趁您堂上慈颜未老,正可回去与家团圆承欢,并享三径馀乐。   三径,即指隐居故园,是用蒋诩故事。   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归故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   二是表示自己不易其节。   这层意思是通过回答故人询问的形式来表现的,一片赤城之心寓于委婉的言辞之中,虽不是表面上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读来却更令人感慨不已,由衷叹赞。   从家铉翁的《则堂集》看,大约凡友朋回南,他送别时总要表达同样的心情。   此词上片虽从眼前现状落笔,但主要还是写对过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多用赋笔的手法,下片则重在抒写自己的心情与气节。   在异域之中送别具有同样遭遇的友人回到也同样为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地方,最容易让人激动感伤。   同时也激励他人,作者送别友人,只能依旧在北国羁留,心中的愁苦可谓至深。   然而作者却并未伤悲沉沦,而是以此自励,鼓动起感动天地的忠节气概。   这种词,是一般送别词所无法比拟。   至今读之,依旧觉其中蕴藏着一种坚如磐石的沉稳和不可征服的坚韧力量,不禁为之掩泣,为之勉励。   【家铉翁《念奴矫·送陈正言》诗词赏析】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