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判断句 按照谓语的性质,可将句子划分为以下几类 (1)判断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的句子,用来说明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2)叙述句: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叙述动作行为的进行或情况的变化。 (3)描写句: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的句子,用来说明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对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的句子。 2、特点:不用判断词/系词“是”,往往在句末用语气词“也”帮助构成判断。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类型 (一)基本类型 1、主语+者,谓语+也 者:语气词,表示句法上的停顿。也:句末语气词。 ①南冥者,天池也。《庄子》 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史记》 2、主语,谓语+也 ①制,岩邑也。《左传》 ②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 (二)谓语前可加副词修饰 表示否定的副词:非 表示肯定的副词:乃、即、诚、必 表示范围的副词:特(只是)、皆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 ②是非君子之道。是:代词 《孟子》 ③是乃仁術也。 《孟子》 (三)“是”“为” 1、是 (1)代词, “这” ①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 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形容词,“对的”、“有道理的” ①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 ②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 《墨子》 “是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是。 补充知识:判断句的发展 王力《汉语史稿》 第四十一节: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古汉语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1、等同关系(二者所指范围一样)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史记》 2、类属关系(二者是上下位的关系) 粟者,民之所种。 《论贵粟疏》 3、比喻关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 专题三:被动表示法 1、定义:主动句——被动句 (1)主动句:在叙述句中,主语是述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的句子。 (2)被动句:在叙述句中,主语是述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的句子。 2、类型: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形式标志)、被动句式(有形式标志) 一、意念上的被动句 被动的意思需要从上下文的语境中分析出来。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 ②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 二、被动句式 (一)“于”字句 主语(受事)+谓语+于(介词)+宾语(施事) 1、介词“于”只起引入名词或代词的作用。 2、“于”后边的宾语不可省略。 3、整个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后面做补语。 (二)“为”字句 主语(受事)+为(介词)+宾语(施事)+谓语 ①止,将为三军获。不止,将取其衷。 《左传》 “为”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②初,司马臣阖庐,故耻为禽焉。 (禽:擒,为吴军擒) 《左传》 (四)“见”字句 主语(受事)+见(助动词)+谓语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 ②人皆以见侮为辱。《荀子》 “见”字句可以和“于”字句、“为”字句结合 主语(受事)+见+谓语+于+宾语(施事) 主语(受事)+为+宾语(施事)+见+谓语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④烈士为天下见善。《庄子》 (五)“被”字句 本义:被子,《说文》:“寝衣。” 引申义列: 被子——覆盖(主动) 蒙受、遭受(被动)——介词,用于被动句中 光被四表。《尚书》覆盖 专题四:句法成分的位置与省略 一、宾语前置 二、谓语前置 三、动量表示法 四、句法成分的省略(略) 一、宾语前置 1、定义: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的句法条件下可以放在谓语(或介词)的前面,这种语言现象称之为“宾语前置”。 2、类型: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代词“之”“是”复指的宾语前置 代词“是”作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条件 宾语——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奚、曷、安、恶wu1、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①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②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 ③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荀子》 ④奚以知其然也? 《庄子》 ⑤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tf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1.1生活 观察(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苏科版2024).pptx VIP
-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治-极经典.ppt VIP
- 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八月下旬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优秀病例汇报大赛课件(手工精品图文).pptx VIP
- 掼蛋教学课件.ppt VIP
- 太阁立志传5资料集.doc VIP
- 七月下旬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二次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美容礼仪与人际沟通讲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