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HJLMS002-2019空气净化用纳米矿晶颗粒.pdf

Q_HJLMS002-2019空气净化用纳米矿晶颗粒.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河南嘉利美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嘉利美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芸倩、李海兴。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9 年7 月25 日。 空气净化用纳米矿晶颗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空气净化用纳米矿晶颗粒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 部分:按接受质量限 (AQL)检索的逐批检 验抽样计划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QB/T 2761 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 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要求 3.1 感官要求 3.1.1 产品应为颗粒状固体,无正常视力可见的杂质。 3.1.2 产品应洁净,无刺激性气味,无异味。 3.1.3 产品应色泽均匀,同批产品应无明显色差。 3.2 性能要求 3.2.1 含水率 产品的含水率应不大于8%。 3.2.2 粒径 产品的颗粒直径应不大于8mm. 3.2.3 甲醛吸附率 产品的甲醛吸附率应不低于80mg/g。 3.2.4 苯吸附率 产品的苯吸附率应不低于50mg/g. 3.3 氨吸附率 产品的净含量应符合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4 试验方法 4.1 感官检查 用目测、手感和鼻嗅的方法进行检查。 4.2 性能试验 4.2.1 含水率 4.2.1.1 方法提要 一定质量的式样,在 (105±5)℃下干燥至恒重,以质量减少量占原试样质量的 百分数作为水分含量。 4.2.1.2 仪器 a)电热恒温干燥箱,带有自动调温装置,并附有鼓风机或自然通风装置。 b)分析天平,感量.01mg。 c)干操器,内装干燥剂 (未潮解的块壮氯化钙或硅胶)。 d)称量瓶,70mm×35mm. 4.2.1.3 操作方法 称取1g~5g (称准至0.5mg)式样,放入预先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试样在 称量瓶地面厚度均匀。置于温度调节至 (105±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干燥 3h~4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 (大约需要30min)后称量。然后进行检 查性试验,每次干燥时间为30min,直到试样的减量小于0.0050g 或质量增加时 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的依据。 4.2.1.4 结果计算 水分含量测定结果按式 (1)计算: (1) 式中:  ——试样的水分含量,%; m ——干燥前试样加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g); m 1 ——干燥后试样加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g); m 2 ——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g)。 4.2.1.5 允许误差 水分的两次平衡测定结果误差不得超过0.2%。 4.2.2 粒径 称取经缩分后的样品约200g (精确至0.5g),置于8.0mm 筛子上,手动振荡 5min 后,检查筛子上是否有不通过此筛的样品颗粒。 4.2.3 甲醛、苯、氨吸附率 按QB/T 2761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3 净含量检验 按JJF 1070 的规定进行检验。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2 出厂检验 5.2.1 产品须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 5.2.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要求、含水率和净含量。 5.2.3 出厂检验按GB/T 2828.1 规定,抽样方案、检验水平和接收质量限 (AQL) 按供需双方的协议执行。 5.3 型式检验 5.3.1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