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第二单元测试试题.docxVIP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第二单元测试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一、积累·运用(3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学完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关心学生、诲(  )人不倦的藤野先生;一生劳lù(  )、任劳任怨、性格和ǎi(  ),与妯(  )娌相处和睦的“我的母亲”;皮肤黝(  )黑,目光xī(  )利的列夫·托尔斯泰;还有虽累得筋pí(  )力尽,但依然执着于科学实验的居里夫人。藤野先生激励鲁迅继续写令“正人君子”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我的母亲”教会朱德司令勤劳和坚强。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教会我们心存善念、砥砺前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改正。(2分) ? 2.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     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滞留  管束  掌握 B.停滞  约束  支配 C.滞留  管束  支配 D.停滞  约束  支取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这道题比较难,但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C.我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D.星期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共享天伦之乐。 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世外桃源 美丽故乡 翩然归来 家境惨淡   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B.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解说:加点成语运用不当。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说:应调整“保护”和“了解”的先后位置。 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解说: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综合性学习。(9分)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1)班级要对某村(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提纲。(3分) ? ? (2)请你根据访谈内容对相关部门提出三点建议。(6分) 访谈一 过去,发达国家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养老院,后来发现,集体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和精神需求。 访谈二 调查显示,目前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 访谈三 北京市郊区有170多家养老院,但有入住需求的老年人多集中在城区。老年人不愿去交通不便、医疗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的郊区养老。 ? ? 6.名著阅读。(5分)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在上帝面前,在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1)本段文字选自    (国籍)记者    (人名)所写的传记文学《     》。(3分)? (2)选段内容是对    (事件)的评价。(2分)? 二、阅读·理解(2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4分)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 王 干   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烧得一勺子好菜,写得一手好散文。我和他的交往可追溯到25年前。 那时候汪曾祺老先生住在蒲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因为孤单,周末节假日隔三岔五地到老头儿家蹭饭。蹭饭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汪曾祺先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当时没有“粉丝”这个词,我是汪先生的追随者、模仿者、研究者。能和自己的偶像一起进餐,是粉丝最幸福的事了,精神上的享受也是最高级别的。 汪曾祺在文坛的美食大名,跟他的厨艺有关。据汪朗统计,除了汪先生的家人,我是尝汪先生的厨艺最多的人。因为吃多了,总结老头儿的美食经,大约有三:一是量小。汪先生请人吃饭,菜的品种很少,但很精,不凑合。量也不多,基本够吃,或不够吃。这和他的作品相似,精练,味儿却不一般。二是杂。这可能与汪先生的阅历有关,年轻时国家动荡四处漂泊,口味自然杂了,不像很多的江浙作家只爱淮扬菜。我第一次吃鸡,就是1986年在他家里,炸酱面拌油鸡,味道仙绝。直到现在,我拿云南这种独特菌类招待人,很多北京人、很多作家不知鸡为何物。三爱尝试。他喜欢做一些新花样的菜。仙游前十几天,他还用剩余的羊油烧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