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模式认为,板块的俯冲潜没是由于板块的冷却变重所致,下潜板块与周围地幔之间的密度差产生负浮力;板块俯冲时伴随的相变(辉长岩相变为榴辉岩,橄榄岩相变为尖晶石等),也导致板块密度增大,从而更有助于把板块拉下去; 2、俯冲板块的重力拖拉作用 岩浆在洋中脊轴部灌入,如同在板块中间不断地打进楔子,从而推着岩石圈向两侧运动; 3、洋脊顶部的推挤作用 由于中脊轴部软流圈顶面的位置最高,在中脊侧翼,板块可以沿倾斜的软流圈顶面顺坡向下滑移; 4、顺坡下滑作用 十一、地体构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构造地层地体(简称地体)。此理论在原来认为均一的构造岩相带中识别出大小不等、性质不同的许多地体,成功的解释了北美大陆的增长过程。 按美国地质学家D.Howell等人的定义:以断层为边界的、具有区域规模的地质实体,就是地体,地体之间以不同的地质发展史为特征。 (1)地体的四周必须由断裂围限,它们可能是深断裂; (2)地体要具有一定面积,占据一定空间,目前已知最 小的直径约50千米,大者可相当于一个次大陆,达 百万平方千米; (3)每个地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质演化历史; 在同一地体内部,有一定的地层层序、岩石组合、 古生物种属;有一定特征的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 活动; (4)相邻地体之间不存在过渡岩相带; 1、地体的主要特征 2、地体运动的主要特点 地体的运动非常复杂,可以是平动或旋转运动; 运动过程中地体发生离散、拼合、增生、迭缩; 离散作用造成地体的破裂、分散和沿断层滑移;拼合使 小地体连成复合地体;增生使地体拼合到大陆边缘, 形成新的陆壳;迭缩则导致地体拼合到大陆边缘时 由前陆区向陆内方向形成一系列推覆构造和叠瓦构造; 地体拼合、增生的方式包括消减、碰撞和走向滑移,伴生 强烈造山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变形; 3、地体的主要类型 根据地体组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1)地层地体:地体有清晰的地层层序,可据它确定不同地 层间的内在联系,如接触关系、沉积关系等。据地体 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为大陆型、洋盆型和岛弧型,分 别相当于陆壳、洋壳和火山弧的残块; (2)破裂地体:地体内部断层发育,岩性差异明显、时代多 变,常形成不同成因岩石碎块的混杂; (3)变质地体:地体遭受复杂的变质作用,发育特定的变质 岩组合和变质组构; (4)复合地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体拼合而成,在其发育过 程中,诸小地体曾经历过一段共同的地质演化历史; 4、地体与板块的关系 三种认识: 认为地体可以取代板块,阿拉斯加由50多个地体组 成,北美西部有200多个地体,整个北美大陆可划出 1500多个地体,称之地体构造或地体学; 认为地体是具体而微小的板块,地体构造代表板块构 造的进一步发展; 认为板块还是板块,只是北美西海岸的地质构造有其 特殊性,需要地体来补充; 第四节 板块活动与地质作用 一、岩浆活动的构造信息 二、火山岩岩石系列 三、陆壳的增生与花岗岩的成因 四、洋壳的形成与蛇绿岩套 五、俯冲变质作用 六、碰撞带的区域变质作用 七、洋底变质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将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 生作用和沉积作用纳入统一的全球构造模式中;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与所处的大地构造 环境息息相关,它们深受板块活动的控制; 反过来,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研究可以 为板块构造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是大地构造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岩浆活动的构造信息 地热增温模型中熔融曲线和地热增温曲线不相交,说明上地幔是固态; A,加热; B,减压; C,大陆裂谷和大洋中脊是减压的过程,俯 冲带是摩擦增温的过程;从而岩浆的发 生和构造变形就联系起来了; 固态岩石生成岩浆的可能途径 岩浆的熔出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