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片中①②和③④分别体现了什么革命要求?你认为制约近代社会风俗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①②是反抗满清民族压迫的表现 ③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 制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西方生活方式影响; 人们思想解放程度;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 例.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C * 【考纲要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变迁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C50S-70S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政策;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核心考点 考纲 【专题要点】 一、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经济形势严峻 交通堵塞; 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1)表现: (2)原因: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2.结果意义: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20c50s-70s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1953-1957) ①条件: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1954年《宪法》颁布。 ②基本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农、手和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④主要成就: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重点建设东北的原因: ③东北与苏联为邻,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 ①东北幅员辽阔,交通便利,物产资源丰富; ②东北重工业比较发达,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3)三大改造(1953-1956): 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的赎买政策 ①方式: ②性质: ③创举: ④意义: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成功的探索: ①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④1960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3.探索中的失误: 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 4.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 (2)必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55 1957 1959 1961 1963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 据图回答:①指出我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发展的总趋势(2分) ②1958——1961年,我国工业和农业国民收入发展趋势的特点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16分)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③邓小平的讲话确立指导思想. 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1)背景: (2)主要内容: (3)历史意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经济体制改革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原因、目的、过程、意义?)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原因、中心环节、内容、意义?) (1)原因: (2)内容: (3)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情绪万花筒的学习任务单.docx VIP
- DocuPrintCP405d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全套课件.pptx VIP
- 专注力舒尔特方格训练.pdf VIP
- 2025年高考历史(湖南卷)真题评析.pptx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化验技术岗岗位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文明有礼-课件.pptx VIP
- 新媒体营销:微博营销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湖北建筑工程技术高、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市政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 铁道机车专业机车行车安全与设备反向行车14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