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望诊、问诊)-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知识 伍春雷 望 诊 概念:望诊是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的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内容:主要是观察人的神、色、形、态变化,舌象以及皮肤、五官九窍的局部变化和分泌物等。 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和舌象同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当人体脏腑、气血、经络发生病理变化时,就必然反应于体表的相关部位。因此,通过望诊就能够初步认识和推断病情。 望诊要求及注意事项 要求: 光线充足,以自然光线为佳; 诊室温度适宜;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注意事项:须结合病情,有步骤、有重点地仔细观察。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 望五官 望舌 一、全身望诊 (一) 望 神 神的含义: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的表现。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了解判断脏腑的盛衰,病情轻重,预后。望神主要是望面部的气色和眼神,形体的动静状态,以及精神意识,言语气息等,其中望眼神最为重要。 包括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及神志异常 、。 得神,也称有神。 表现为:精力充沛,神志清楚,面色红润,目光明亮,言语正常,反应灵敏,呼吸顺畅。提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表现为:神气不足,精神倦怠,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动作迟钝,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较差,多见于虚证。 失 神 失神,也称无神。 表现为:精神委糜,言语不清,表情 淡漠,目光晦暗,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 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 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假 神 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患 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先兆。 表现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言语 不休,想见亲友;或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 妆;或原来食欲全无,忽然食欲增强等。 多为精气衰竭已极,阴阳格柜,即将离决的 征象,即通常所称的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 神志异常 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为昏迷,不省人事。如伴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目睛上视,喉中发出怪叫声(羊叫声),醒后如常人者为痫病,多由脏气失调,肝风挟痰,蒙闭清窍;如伴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四肢偏废者为中风,多由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致。 2.神志不宁: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坐卧不宁,惊悸失眠。多由里热较甚或阴虚火旺,热忧心神所致。气血运行逆乱,导致心神不宁,或肝失疏泄,失于调畅情志。 3.精神狂躁:临床表现为狂躁怒骂,伤人毁物,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多由暴怒伤肝、肝气过极化火、痰火扰神所致。 4.精神抑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默默无语。或神识呆滞,哭笑无常,喃喃自语,称为癫病。多由情志内伤、气郁痰凝、蒙闭心神所致。 (二)望 色 望面色是指望面部的气色和光泽,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因此通过望色可了解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盛衰的情况。根据五行学说,五色配五脏,且五色变化能反应相应脏腑的精血盈亏,光泽的变化能了解神气的盛衰。 常 色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和肤色,因种族不同而异。我国健康人的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常色又分主色和客色。 主色: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主色。 客色:是指受多种非疾病因素影响,发生正常范围内的面部色泽变化。常受气候、昼夜、情绪、饮酒和运动等因素影响。 病 色 在疾病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称为“病色”。病色可分青、赤、黄、白、黑五种,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光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观察患者面色,对诊断疾病的轻重和推断病情的进退意义重大。 1.青 色 主证: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病机:寒性凝滞,气滞血淤,经脉拘急,故面色 发青,甚至青紫。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 畅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风内动则惊风 搐。 多见于:胸腹瘀痛,外伤剧痛及小儿惊风。 2.赤 色 主证:热证。 病机:火热加速血行,热盛血脉充盈,火性炎上,血色上荣,故面色红赤。 若满面通红—实热证; 仅颧红伴潮热、盗汗—虚热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突然转变为颧部嫩红如妆—戴阳证。 3.黄 色 主证:虚证、湿证。 病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气血不足,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多为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 阳黄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