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对策 壮族概况 中文名: 壮族 人口: 1700多万(2005年统计) 占全国1.30% 主要居住地: 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 语言文字: 壮语 壮文 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百色、崇左等地区 文化特征 一、壮族服饰 二、“三月三”歌圩 三、壮锦 四、壮族语言与文字 一、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二、三月三歌圩 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古老的壮族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婚姻,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 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出现的歌仙。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赶歌圩的壮家人三五成群地来到圩场,对歌前,由众人抬着刘三姐的神像游场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顺利。敬完了歌仙刘三姐,大家便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山山寨寨到处都是歌的海洋。对歌的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见闻。歌墟的娱乐活动也很丰富: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斗鸡等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当中。广西有的地方夜晚歌会都会持续下去,月光下,火堆前,歌声三日不断。 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也可另作分组。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可以是情歌,也可以是闲聊,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 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中途是不能停止的。实力相当的双方通常要对上几天几夜。所以三月三及其后几天里听到夜半歌声也是常有的事。 壮族民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古歌、叙事长歌、劳动歌、情歌、仪式歌、童谣等每种歌曲的传唱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尤其是仪式歌和情歌,其中时政歌规定最为严格,一般不能随意吟唱,更不容许乱唱,所唱歌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可以吟唱。另外由于内容上的多样性,壮歌呈现出了多彩多姿的特征。比如迎接客人所唱的“迎客歌”也因客人的不同而表现的各有千秋,其中有名的壮族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就是其中的一首,从题材上壮族民歌可划分为山歌、小调、风俗歌、叙事歌等。 抛绣球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 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歌圩中 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 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 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