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昔日的楼兰;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掌握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难点);导学稿检查情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 ; 位置:地处 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材料一:在西北地区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报告说,在1982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期间,西北地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5.37%,西北地区人口增长一直位居全国之首,比全国水平高出14.6%。人口专家按目前生育水平估计,2015年全区人口将突破1个亿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在增大,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材料二:近50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曾掀起四次大的“开草为田”高潮。据自治区城调队调查,第一次是1949一1952年;第二次是三年困难时期,即1959一1961年;第三次是十年动乱时期,即1966—1976年,在“牧民不吃亏心粮”的口号下,大力开垦草原;第四次是1988年以后,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大规模地开垦草原。除此四次高潮外,零星开荒在内蒙古始终没有间断过,造成约5000万亩的优质天然草原受到破坏,有相当一部分目前已经沙化,由丰美的草原变成目前的扬沙源头。; 材料三: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在广大山区的农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靠山吃山、樵采烧火的生活习惯,被砍掉的林木不仅有荆条等灌木,而且就连人工种植的松柏也未能幸免。当地的农民这样说:“开天辟地就这样,砍多少都行,没人管。不过现在也不好砍了,长的没有砍的快。” 2003年,全国592个贫困县中,西北就占了143个,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西北戈壁特产野生发菜、地皮菜等特色产物,也有“沙漠人参”之称的金锁阳、肉苁蓉等药材,为西北地区人民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国务院2004年6月14日下达文件《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3)根据材料四说明罗布泊干涸以及胡杨林死亡的原因?;材料五;人口增多;; 三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小组活动】 假如你是环保专家,请结合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谈谈你将如何治理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巩固练习】 利用??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方法,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资料一:萨林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 资料一:萨林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 材料二: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材料二: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材料四: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2.[2014·课标Ⅰ,36(2)(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