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HXKZZ7-2019近红外探测器性能试验方法.pdf

Q_HXKZZ7-2019近红外探测器性能试验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Q/HXKZZ 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XKZZ 7—2019 近红外探测器性能试验方法 2019-4-1 发布 2019-4-1 实施 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 Q/HXKZZ 7—2019 目 录 前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近红外探测器 1 3.2 校具 1 4 环境要求 1 5 试样与仪器 1 5.1 标准样品 1 5.2 校具 1 5.3 试验仪器 2 6 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 2 6.1 外观试验 2 6.2 水密性试验 2 6.3 耐压试验 2 6.4 近红外测量性能试验 2 7 结果评价 3 7.1 外观试验 3 7.2 水密性试验 3 7.3 耐压试验 4 7.4 近红外测量性能试验 4 8 试验报告 4 附录A 5 图 1 校具的剖面图 2 图 2 近红外光纤探头、激光器、近红外光谱仪和计算机的连接示意图 3 图 3 近红外探测器与标准样品安装示意图 3 II Q/HXKZZ 7—2019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 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张旭、覃昌壬、叶静怡、晋刚、王蒙蒙、朱世超。 本标准于2019 年4 月1 日首次发布。 III Q/HXKZZ 7—2019 近红外探测器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红外探测器的试验条件、试验仪器、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试验近红外探测器的基本性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2-2008 分子吸收光谱法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8322-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近红外探测器 自主开发的耐压近红外光纤探头保护装置。 3.2 校具 自主设计的光谱信号检测装置。 4 环境要求 ——温度:10 ℃~35 ℃; ——相对湿度:不大于80% (25 ℃); ——供电电源:电压220±22 V,50 Hz±1 Hz; ——室内应避免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气体以及强烈的机械振动、电磁干扰和空气对流等。 5 试样与仪器 5.1 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选用直径27.1 mm、高8.5 mm的聚四氟乙烯样品。 5.2 校具 如图1所示,校具由探测器安装基座、标准样品固定块和底座组成。 1 Q/HXKZZ 7—2019 图 1 校具的剖面图 1—探测器安装基座;2—标准样品固定块;3—底座 5.3 试验仪器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