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代戏曲.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明代戏曲 第一节、明代杂剧 第二节、明代传奇 第三节、汤显祖与 《牡丹亭》 时代背景: 1、前期:程朱理学影响下,文坛呈现出庙堂气象和宫廷风致。对戏曲而言,朱元璋和朱棣多次颁布律令榜文,作了诸多的规定: 据徐渭《南词叙录》载,朱元璋对《琵琶记》极为欣赏,曾对臣下说:“《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日令优人进演。” 洪武三十年(1397)刊《御制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剧律令》 条目,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永乐九年(1411)又颁发榜文明令:“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国初榜文》) 2、中期:统治者日益腐化,宦官专政、厂卫横行,法治松弛,吏治黑暗,内乱外患频仍,政治危机四伏。社会政治的危机促成了思想文化的危机。明代建国以来,程朱理学的束缚和八股取士的弊端,造成了明中期思想文化普遍僵化和保守。这些流弊,必将成为人们另辟蹊径的契机。王守仁“心学”的出现,是风气转移的契机。 王守仁认为,政治、经济的动荡是由于道德沦丧,道德沦丧是由于学术不端,而学术不端是由于程朱理学的流弊造成的。因此在正德年间,他以陆学的本心论为主,兼取理学的理欲、理气论,又参透禅宗的思想,提出“心即理”、“致良知”之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也就是将伦理纲常灌输到人们的内心,使之成为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而不像理学那样,是束缚人们心灵的绳索。 就戏曲而言,纵然一些文人认为南曲戏文鄙陋,嘉靖之后,南曲诸腔取代北曲杂剧,占据了戏曲舞台演出的领袖地位。正如魏良辅《南词引正》中说:“腔有数种,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弋阳。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永乐间,云、贵二省皆作之,会唱者颇入耳。” 3、后期:在中期“心学”的基础上,晚明又出现了以李卓吾为代表的“童心”说,提倡自然,肯定人欲。在这种主情思潮的影响下,传奇作家明确指出曲是“心曲”,是表达人的主观情性的最佳艺术样式。 且子亦知乎曲之道乎?心之精微,人不可知,灵窍隐深,忽忽欲动,名曰心曲。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张琦《衡曲麈谭》) 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是故渐近人情……快人情者,要毋过于曲也。(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下》) 夫曲者,谓其曲尽人情也。(陈继儒《陈眉公先生文集》) 另一方面,后期又出现了一股进步的思潮——实学。实学由东林学派发其端,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趋于高潮,到道光、咸丰间的龚自珍、魏源等宣告结束。实学表现为重实用,讲求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因而,戏曲的创作表现为关注现实,强调其教化功能。 第一节 明代杂剧 杂剧是明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明杂剧的成就,虽然上不能和元杂剧比肩,也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它在中国戏曲文学发展史上,毕竟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明杂剧剧目523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无名氏所作174种。 明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前期的作家、作品虽然数量不少。在文化专制统治下,题材单调,盛行的全是一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宣扬教化之作。以朱权、朱有燉闻代表。明中叶后,受诗文领域反复古思潮的影响,杂剧创作开始从内容和手法上都有创新。题材上打破了前期的偏狭局面,出现了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上,大多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出现了一些短小精悍的传世之作。同时人文化、案头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徐渭。 (一)明初杂剧 由于政策的限定,明初的杂剧创作较为单调,杂剧创作的核心人物是宫廷皇室成员朱权与朱有燉,以及贾仲明、刘东升等。 1、朱权:(1378—1448 ) ,明太祖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号大明奇士、衢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创作:杂剧12种,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 《太和正音谱》内容可分为戏曲理论和史料﹑北杂剧的曲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乐府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