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词》的音乐美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红豆词》的音乐美学 PAGE PAGE 1 ———————————————————————————————— 作者: ———————————————————————————————— 日期: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文题目:浅析《红豆词》的音乐美学 姓 名___________ 学 院_______ 专 业________ 年 级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目录 TOC \o 1-3 \h \z \u 1 引言 4 2 《红豆词》的创作 4 2.1 作者简介 4 2.2 创作背景 5 2.3 创作特点 5 3 《红豆词》的词之美 6 3.1 《红豆词》全词 6 3.2 《红豆词》的文学性 6 3.3 词的音乐性 7 3.3.1词的韵脚 7 3.3.2 词的节奏 7 3.3.3 词的平仄 8 4 《红豆词》的曲之美 8 4.1 《红豆词》的旋律美 8 4.1.1 旋律构成 8 4.1.2 抒情性 9 4.2 《红豆词》的节奏美 9 4.3 《红豆词》的曲式美 9 5 《红豆词》的词曲结合之美 10 5.1 词曲结构上的完美结合 10 5.2 词曲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 10 5.3 旋律音调与歌词四声走向上的紧密结合 11 6 《红豆词》的演唱之美 12 6.1 音质美 12 6.2 咬字美 12 6.3 行腔美 13 7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歌曲《红豆词》是刘雪庵根据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与朋友喝酒行令时所作的词而谱的曲。刘雪庵(1905—1985),四川铜梁县人,师从黄自,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作曲家,曾在少儿歌曲、艺术歌曲、电影歌曲、钢琴音乐等领域都创作过大量的优秀作品。《红豆词》是他创作的一首优美的艺术歌曲,其旋律优美、深情,节奏简洁、凝练,感情真挚、深沉。音乐与诗词结合完美,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是中国艺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红豆词》以诗词为基调,音乐与词紧密结合、相互渲染,共同创造一种真挚、深沉的感情和意境。《红豆词》是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体现了很大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红豆词》;刘雪庵;美学;音乐 1 引言 从古至今,无数痴男怨女为了“爱情”两字肝肠寸断,矢志不渝,歌颂爱情也一直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唐代诗人王维的《红豆》诗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更是成为千古佳句,从此红豆便成为恋人相思的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代名词,从而也出现了历代文人墨客咏颂红豆的无数佳作。 《红豆词》由现代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谱曲,并由我国声乐界泰斗周小燕先生早年首唱。于1 9 4 7年由百代公司出版、灌制成唱片。此曲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久唱不衰,成为极富艺术特色与感染力、并具有世界影响的经典艺术歌曲。许多著名歌唱家都录有不同版本。1 9 9 9年,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录制了《激情再起》这张唱片,共收录了十三首歌曲,其压轴曲即为这首《红豆词》,卡雷拉斯的完美演绎无疑增添了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也佐证了这首歌曲具有的极高艺术价值。本文将浅析该曲所体现的音乐美学。 2 《红豆词》的创作 2.1 作者简介 刘雪庵(1905—1985),别名虽如,笔名晏青、苏崖等,四川铜梁人。自幼随长兄学习昆曲,在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918年小学毕业后入铜梁县中读书,17岁时辍学担任县立高等小学音乐教员。1924年考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同时学习钢琴与小提琴。1927年春美专停办,回铜梁养圣学校任音乐、图画教员、校长。1929年春赴上海,就读于私立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秋考入国立音专,师从萦友梅、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同时学习钢琴,选修琵琶。并学中国诗词、韵文,学习指挥赋格与自由作曲。在音乐专业领域和文学艺术修养方面打下了全面基础和功底。1936年6月在本科师范组毕业。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1939年在重庆任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音乐教官。1941年应聘至国立音乐院作曲理论教师。1942年秋到四川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音乐科任教。1947年随学院迁往至苏州。建国后,先后在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高校任教授。1957年划为右派.,剥夺教学资格,调图书馆当资料员。“文革“中备受磨难双目失明,中风瘫痪,于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