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1009-6000(2008)09-0071-05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张四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生。
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功能整合与空间套叠
——雨花台烈士陵园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剖析
The Func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Space Overlap of the UrbanMonumental Space
张四维
ZHANG Si-wei
建筑与场所并非仅为各种经济
或是政治力量合乎逻辑的平衡和产
物,它的图景因精神因素的升华而深
化。如果说城市空间如凯文?林奇在
《城市形态》所言,“可以被看作是一
个故事——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
示、一个整体和分散并存的空间、一
个物质作用的领域、一个相关决策
[1]的系列或者一个充满矛盾的领域”,重要城市纪念空间序列的一部分。烈士陵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79年起由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杨廷宝先生、齐康先生主持扩建修整工作,旨在纪念革命先烈精神之永存。随着时间推移,城市用地紧张状况不断加剧,“雨花台烈士陵园”作为原有城市纪念性空间,在无法扩展的前提下,逐渐向一种功能、空
间、精神高度综合的形式演进、浓缩。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大
学建筑研究所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
理局进一步合作,对其间纪念空间
序列以及建筑物展开了全面的设计
建设工作。其中包括2004年新加入的国防教育中心和2008年完工的江
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等纪念功能更为具体的功能单元。随之
而来的是纪念空间序列所隐含的逻2008(9)现代
城
市
研
究那么城市中用于标志、怀念某一事物或为了传承历史的物质或心理环境的纪念性空间[2]无疑是“城市故事”中最为耐人解读的一部分。因为,人们的信仰和文化的趋向赋予纪念性空间复杂的精神结构,而该空间所隐含的结构正是体现“故事”线索的重要脉络。“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这一
[建筑设计]71
辑结构随着纪念性主题精神组成的变化亦发生了演替。昨日之革命英雄气概依旧,而今日置身于稳定社会中,对于新时期烈士往生的纪念已如一种几经转译的符号刻入这一场所。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符号所代表的场所精神结构脉络,不仅由设计者赋予它“第一意义系统”,更随着使用者反复的诠释解读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即R.巴特所说的“第
[3]二意义系统”。设计者又随之进一
最集中表达的结构化,即空间形式
[4]
的方式”。
与个体差异控制作出设计层面的解析。
按芦原义信的描述,城市建筑体围合所形成的纪念性空间,由建筑实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5]。从语言学的角度,这种空间的形成过程无疑也转译了用以形成空间的建筑实体的结构特质。在此,需要引入作为随着城市化的高度集中化的产物——“综合体”这一概念。所谓“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多项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作为多种纪念空间功能并存的“雨花台烈士陵园”,也可被视为 “纪念空间复合体”,在功能、空间、经济、文化精神经济上的高度复合,达到了较为优化的结合。同时,作为城市中重要区域纪念性空间,作为现代城市的空间构成要素,该纪念复合体同时具有的城市综合性与复杂性特质在此亦有所反映。
当然,在这一语境下,我们所指代的“复合体”截然不同于“城市建筑综合体中”的“实体”概念,而是从属于一个“虚空”的范畴。本文讨论主题也正是基于城市的、纪念性主题的、复合性质空间的要素展开。从而对场所功能的整合、对场所空间的套叠、对场所精神的总体把握
1 纪念性空间对城市精神的导
向以及城市形态对于场所精神的作用
不是每个事件的结束都能够成就一段历史,唯有出于无心或是刻意而为的书写在城市空间上的记录,才会与后人有时空中相遇的可能性,它们传达了历史信息,从气质上传承并转译了城市的精神。由美国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以及居于其间的华盛顿纪念碑所构成的纪念性中轴线,可以从空间形态的图形化角度体现强烈的纪念性,也可以从空间序列在被穿越的这一过程中强化华盛顿的国家首府精神。
可以说,是纪念性空间和场所将人们仿佛数学符号般代入了历史的公式,纪念意义与空间作为城市碎片的反复拼贴演替,达到了多重意义的“共时性”。由于某一历史事件而营建的纪念场所,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城市形态结构的变化而作出主动调整或者被动变化,甚至消失,但是城市的空间所暗含的结构总会有精神层面的线索反映。古罗马时代的海战演习场变化成今日罗马城最美丽的纳沃纳市民广场,椭圆平面优美如昨,只有贝尔尼尼的四河喷泉雕塑依旧在反映着相似的主题;阿戈纳利斯竞技场如今遍布荒草,却是罗马游人最为留恋的遥想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厂起重机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 VIP
- ISO5001-2023年能源管理体系全套资料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docx
- 标准图集-07J912-1-变配电所建筑结构.pdf VIP
- 我的家乡平凉.ppt VIP
- 杉数科技AI决策典型案例集-V2025.docx VIP
- 保安员心理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届湖北武汉4月高三二模作文“去过”与渴望“感动过”导写+范文+素材 .pdf VIP
- 无菌线验证方案.ppt VIP
- 2023年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第一场化学试题含答案 .pdf VIP
- DBJ41∕T 225-2019 建筑施工斜拉悬挑式卸料平台安全技术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