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ATE \@ yyyy年M月d日 2019年9月28日
第 PAGE Page 3 页 / 共 NUMPAGES Pages 3 页
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急性中毒事故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就上海医科大学金山医院职防所和上海公共卫生学院近20年间所救治的679例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化学中毒的情况作一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1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取自上海医科大学1977一1997年门急诊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的在登档案,整理后共得资料完整者679例。
2结果
2.1分布情况
679例病人中男性589例,女性90例。年龄18-60岁,其中岁167人,占24.6%;40岁87人占12.8%。按中毒年份 分,1977一1983年发生255人次(36.4人次/年均);1984--1990年232人次(33.1人次/年均);1991--1997年 192人次(27.4人次/年均)。按中毒严重程度分,接触反应334人,占49.2%;轻度中毒269例,占39.6%;中度中毒37人,占5.5%; 重度中毒39人,占5.7%,其中有8例死亡,占总中毒人数1.2%0
2.2中毒作业工种类别
679例中毒病人中以操作工、检修工为主,共453例,占66.8%,其中操作工多于检修工,占60%。另有消防人员89人占第三位。
2.3中毒发生时间
正常生产期间发生中毒3%人次,占58.3%;事故抢修期间发生161人次,占23.7%;停产检修期间122人次,占18%.
2.4中毒化学物种类
造成679例病人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种类较多,达55种。主要有氰化物、硫化氢、甲醛、硫酸二甲酷、氯气、氮气、苯、二甲苯等。其中由氰化物致急性中毒232人,占中毒总人数34.2%,为第一位。
2.5多人中毒事故
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有40起,共258人,占中毒总人数的38%,其中每起中毒3-4人事故28起,共94人次;5一10人事故11起,80人次;10人以上事故1起,竟达84人。
2.6中毒原因分析
中毒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类:
①工作疏忽26例,占3.8%(工作中因思想不集中,导致开错阀门、化学物品灌装溢出等);
②意外事故223例,占32.8%(管道破裂、阀门泄漏、化学物燃烧等);
③违章操作430例,占63.4%。
3讨论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石油化工企业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以中青年男性操作工,检修工为主,他们多为生产一线的劳动主力,接触各类毒物的机会最多,是急性中毒防范的重点对象。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学物以氰化物为主,占34.3%,是须防范的重点毒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679例中毒病人中,还有89名消防人员,提示消防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力度。分析还显示,生产期间违章操作是引发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达63%),说明对作业工人遵章操作的安全管理教育尚须加强。如虽配备防护用具,但由于缺乏认识而往往嫌操作不便而不用。
此外,石油化工企业3人以上 的多人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石油化工毒物主要为液态或气态物质,易散播;
②化学物多具有极其强烈的腐蚀性或高度挥发性,容易发生跑、 冒、滴、漏现象;
③本行业中的化学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一旦事故发生,扩散迅速,涉及面广。
本文报道的中毒病例大多来自某大型综合性石油化 工企业,该企业劳动卫生条件好,设备现代化,制度齐全,大部分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仅氰化物轻度超标。但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仍 时有发生,其中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占1/3以上,甚至出现1人反复多次急性中毒。在679例中毒病人中,重度中毒者39例,其中8例死亡,给企业和 职工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说明在大型现代化石化企业中急性中毒事故的防治仍刻不容缓。另外在企业中存在危害转嫁问题。在本资料679例病例中,外来民工往 往文化程度低,无一定专业知识,职业安全意识差,极易发生中毒事故。因此,对外来民工进行上岗培训,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行为,也是减少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