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桡足类的培养 桡足类( Copepod)是海洋动物性饵料中的重要大类,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桡足类是海淡水养殖鱼类的稚幼鱼期、仔虾和贝类的饵料。 国外,萨斯( sars )在 1894 - 1912 年就用泥土人工培养桡足类;而且对桡足类的培养技术的研究比较快,因为它是解决鱼虾苗种饵料,提高苗种生产量的关键之一。 我国从60年代开始,对桡足类的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厦门大学、海洋所、广东吴川沙田海马养殖场和湛江水专进行了桡足类的大面积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国内外已对三十种左右的桡足类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连续世代的培养研究。 1、分类位置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 甲壳纲( Crustacea ) 桡足亚纲( Copepoda ) 2、形态特征;体长不超过 3mm 长 3、分布:海水、淡水、寄生或浮游。 4、生态习性 1、温度:广温性种类 -2-32 ℃ ,最适温度 15-30℃. 2、光:对光反应随种类而不同,幼体比成体趋光。 3、pH : 广酸碱性生物-球状许水蚤、汤匙华哲水蚤。 酸性生物-Aeanthocyclops lanugidus 中碱性生物-广布中剑蚤 pH6.8-8 4、食性:硅藻、原生动物、轮虫、细菌、动物尸体、碎屑等。 掠食型:白色大剑水蚤、真剑水蚤、宽水蚤;食小型甲壳动物、无节幼体、枝角类、水蚯蚓、仔鱼。 刮食型:爬行的猛水蚤类;食原生动物、轮虫、动物尸体、碎屑。 滤食型:大部分剑水蚤。 混合型:过滤和主动掠食相结合。 5、运动方式:浮荡、游泳、蠕动。 6、盐度: 21-27‰(日木虎斑猛水蚤) 5、繁殖与发育(略) 6、常见的培养种类 海水种类-双凿许水蚤、强额哲水蚤、日木虎斑猛水蚤。 河口种类-细巧华哲水蚤和一些剑水蚤 淡水种类-广布中剑水蚤 三、桡足类的培养 *(一)、培养对象(种虫)必备条件 1、不同大小水体中可成为优势种(细巧华哲水蚤); 2、质量高、食物链短的滤食型种类; 3、繁殖率高、产卵量大、排卵快次数多、生长发育迅速(二周即可产卵) 4、高密度培养:1000ml的玻璃缸中可培养2.5万个 5、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如猛水蚤在低温(-0.5 ) -2.5℃ 下,经过 30 小时后,在 9-10 ℃ 的水中能恢复正常。 (二)、桡足类的培养 1、采集种虫:采回的种虫必须先进行驯化培养。在室内,先将种虫放在原生活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再移入新的培养液中,使盐度、温度、 PH 等差别不能太大。 2、室内小型培养 (1)饵料的供应:小球藻、扁藻、圆筛藻、三角褐指藻(1-5 万个/毫升)、酵母、原生动物、鸡粪 (2)蚤种的培养密度:1000-4000个/升。 (3)容器:小型培养缸 ( 4 )管理 ① 一般 5-15 天换一次培养液,每次换水量为原水量的 1 / 3-1 / 2 ,用虹吸法把容器底部残渣吸取,使培养缸中保持良好的水质。 ② 防止菌膜的形成,每升水中加 6.5mg 抗菌素。 ③ 适当的光照条件,黑暗对繁殖有影响,自然光强1700米烛光对增殖最好,360米烛光时生长最差,低于 2 米烛光会引起衰亡(日本虎斑猛水蚤)。 3、大面积培养 (1)土池培养:面积: 300-600m2 ,深 80 -100cm 。能自动灌水,泥底质平坦,不漏水,排水设备有调节水比重的装置,如培养以海水种类为主,应有淡水装置。 (2)池的消毒 ① 排水:曝晒 3-5 天,平整池底,加固池堤 ② 药物清塘:杀死敌害生物,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培养。漂白粉 40-80ppm。 (3)灌水和引种:用 80 目筛绢过滤,使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桡足类的幼体随水流入池中,成为种的来源。 (4)施肥:培养绿藻作为桡足类的饵料(公斤/亩) 绿肥 600-750 牛粪 300-400 人尿 150-200 硫酸铁 1.5-2 施肥后 4-5 天浮游植物大量生长,桡足类也开始大量繁殖,每隔 10-15 天追肥一次,保证世代连续培养。 (5)日常管理 ① 检查生长和繁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 控制池中藻类的生长。透明度在 35 ~40cm 之间表示浮游植物数量适中,大于 50cm 时表示浮游植物数量不足,小于 35cm 说明浮游植物过量。 ③ 控制水位:正常水位应保持在 80-100cm ,有良好的水质,如果用海水培养,应加入淡水调节比重,尤其在温度高时,水分蒸发,盐度增加,就必须加水调节。 ( 6 )采收 ① 工具规格:手抄网网口的直径为 30cm ,深 30cm ,平底;网目 XX10-12 号(孔径 0.137-0.108mm ) ,采收幼体;GG54-64 号(孔径0. 309-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