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材料学课后习题答案全.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为什么说钢中的 S、P 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是有害的? 答: S 容易和 Fe 结合形成熔点为 989℃的 FeS 相,会使钢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热脆性; 3 P 与 Fe 结合形成硬脆的 Fe P 相,使钢在冷变形加工过程中产生冷脆性。 1-2. 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可以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简单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高、熔点较 高、稳定性较好;复杂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低、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1-3. 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C M C M 答:①当 r /r 0.59 时,形成复杂点阵结构; 当 r /r 0.59 时,形成简单点阵结构; ② 相似者相溶:完全互溶:原子尺寸、电化学因素均相似;有限溶解:一般 K 都能溶解其 M C 它元素,形成复合碳化物。 ③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④ N/N 比值决定了碳化物类型⑤碳化物稳定性越好,溶解越难,析出难越,聚集长大也越难。 3 1-4. 合金元素对 Fe –Fe C 相图的 S、E 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答:凡是扩大 γ 相区的元素均使 S 、E 点向左下方移动; 凡是封闭 γ相区的元素均使 S、 E 点向左上方移动。 S 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量减少; E 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 碳含量减少。 1-19. 试解释 40Cr13 已属于过共析钢, 而 Cr12 钢中已经出现共晶组织, 属于莱氏体钢。 答:①因为 Cr 属于封闭 y 相区的元素,使 S 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量减小,所以钢中 含有 Cr12%时,共析碳量小于 0.4%,所以含 0.4%C、13%Cr的 40Cr13 不锈钢就属于过共 析钢。 ② Cr 使 E 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小。在 Fe-C 相图中, E 点是钢 和铁的分界线,在碳钢中是不存在莱氏体组织的。但是如果加入了 12%的 Cr,尽管含碳 量只有 2%左右,钢中却已经出现了莱氏体组织。 1-21. 什么叫钢的内吸附现象?其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合金元素溶入基体后,与晶体缺陷产生交互作用,使这些合金元素发生偏聚或内吸 附,使偏聚元素在缺陷处的浓度大于基体中的平均浓度, 这种现象称为内吸附现象。 机 理:从晶体结构上来说,缺陷处原子排列疏松、不规则,溶质原子容易存在;从体系能 量角度上分析,溶质原子在缺陷处的偏聚,使系统自由能降低,符合自然界最小自由能 原理。从热力学上说,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其驱动力是溶质原子在缺陷和晶内处的畸 变能之差。 影响因素:①温度:随着温度的下降,内吸附强烈; ②时间:通过控制时 间因素来控制内吸附; ③缺陷类型:缺陷越混乱,畸变能之差越大,吸附也越强烈; ④其他元素:不同元素的吸附作用是不同的,也有优先吸附的问题; ⑤点阵类型:基 体的点阵类型对间隙原子有影响。 1-22. 试述钢中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形成的规律。 答:置换固溶体的形成的规律: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因素是点阵结构、原 子半径和电子因素, 无限固溶必须使这些因素相同或相似 . ① Ni 、Mn、Co 与 y-Fe 的点 阵结构、原子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即无限固溶; ② Cr 、V 与 α-Fe 的点阵结构、原子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