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第27卷第5期 2009年10月 凯里学院 JournalofKailiUniversity Vo1.27No.5 0ct.2o09 ? 苗侗文化研究? 浅谈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许桂香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在气候湿润,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在饮食上有其 独特的文化风格.通过对贵州苗族传统物质和非物质饮食文化探析,析出了其传统饮食文化的 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空间格局,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饮食文化;苗族;贵州 中图分类号:K8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329(2009)054)0084)4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靠山吃山,靠 水吃水,就地取材,就地施烹,不同的地理环境,物 产资源和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习俗.贵州 气候湿润,是全国阴雨天最多,气候最潮湿的地区之 一;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 法,而苗族居住的地区更是跬步皆山,高原苍莽,苗 族多集中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在这种自然地 理环境下,苗族长期处在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下,饮食上形成了特有的饮食风俗习惯.贵州苗族饮 食文化是贵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的传 统饮食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挖掘和弘扬贵州苗族传统饮 食文化可以起到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 的发展的特殊作用.本文的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将 从物质与非物质饮食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表述,借以 窥见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 ,贵州苗族传统物质饮食文化 (一)主食与副食 1.主食上嗜食糯米.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 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的物质基础.主食即是组 成当地居民主要能量来源的食物.贵州气候宜于农 耕,《说文解字》谓苗,草生于田者,从草从田,苗族 自古为农耕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食有大米,包 谷,麦子,高粱,养子和薯类等,但特别嗜食糯米,以糯 米为上等主食.由于苗族分布区域广阔,自然地理环 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亦有 所差别,饮食,农家稻居其七,麦子居其三;山农则全 资包谷,济以番薯,硗瘠之户,或荞或稗,有终年未尝食 稻者.黔东南,黔东北地区,海拔较低,河流纵横,雨 量充沛,宜于稻作,是贵州苗族稻作文化的代表地区, 杂粮所占比重较小,以大米为主食,因气候关系,主要 是种耐寒的糯谷,全年多吃糯米饭.清代《黔南识略》 卷十二载:镇远府,黑苗,族大寨广,勤耕作,种糯 谷.②清末,种植糯谷的比重仍然很大,如台江县糯谷 种植仍占百分之七十,苗族人几乎只食糯米,《黔南识 略》卷十三载:台拱厅,苗人惟食糯米.《镇远府志》 卷二十八亦载,黑苗食惟糯稻.佐食惟野蔬.到近 代,因糯米产量低,收成少,难有积蓄备荒年,种粘谷 逐渐增多…,且多种良种稻.为备节日喜庆需要,糯 稻种植仍占有一定比例.黔东南,黔西南地区,以大 米,包谷为主食,其它杂粮所占比重不大.黔西北地 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宜种稻之地极少,因而多以包 谷,养子,燕麦,马铃薯等杂粮为主食.l2J 2.副食上喜酸,熏,辣,以酸食独具特色.苗族多 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山区交通闭塞,商品交换不发 达,蔬菜,肉类等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蔬菜栽种不多, 品种也少,主要有菜蔬,瓜类,豆类以及作为佐料的辣 椒,葱,蒜等,尤其喜欢用辣椒,常辅以野菜.平时少食 肉类,肉类主要是自养的家畜家禽(如猪,狗,鸡等)和 鱼.有些地区,还在农闲从事渔猎以弥补肉食之不足. 蔬菜,肉类等除鲜煮食用外,还有加工储藏.苗族普遍 采用腌,熏制方法来加工保存食品,这是苗族最具民族 特色的加工保存食品的方法,经过此法保存的食物,可 供至少一年的食用.清代田雯《黔书》载,苗人凡渔猎 所获,咸糜于一器,名日菜,珍为异味,愈久愈贵,问 收稿日期:2009—05—2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批准号07H04);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7G82). 作者简介:许桂香(1975一),女,福建莆田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 第5期许桂香:浅谈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9? 其富,则日藏几世矣,即载苗族用腌制法保存食物时 间可长达数年. 蔬菜的加工保存,主要是采用腌制法(也有用腌制 法加工保存荤菜的).腌制后的食物呈酸味,故苗族饮 食的一大突出特色是酸,苗族喜吃酸与苗族地区不产 盐有关.贵州苗族食盐之需,全仰外省,主要靠川盐, 因而盐价昂贵,居住在深山腹地的苗族,食盐长期奇 缺,《镇远府志》卷二十八亦载,苗人艰于盐.苗族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