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流民问题探究(完整)-公开课件(精选).pptVIP

唐宋流民问题探究(完整)-公开课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流民的含义: 一、流民的含义: 小组较认同的观点 二、流民跟游民的关系 三、流民的一些简单情况 1、中国历史上“流民”有许多异称,诸如流人、流亡、流户、流冗、流离、流庸、游民、移民、饥民、灾民、棚民、客户、以及散兵游勇、乞丐之类。至于盗匪窃贼,流氓无赖,帮会,黑社会中也集聚不少流民。最著者则为“流寇”,多系流民铤而走险激变而成。 2、流民成分:多以中下户等的贫民为主,一般较少有上等人户。 3、流民的类型:移民性质的流民;暂时逃荒性的流民;较为理性的移民性质的流民; 4、流民的基本特征: 第一、自发性和无序性, 第二、流民的主体是“民”,最主要的是农民; 第三、过渡性和暂时性。 第四、比较盲目的流浪性质的流民 四、宋流民产生的原因 四、宋流民产生的原因 四、宋流民产生的原因 四、宋流民产生的原因 四、宋流民产生的原因 总之,宋朝流民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既有自然因素,有社会因素。 第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农村的阶级分化空前加剧,地主阶级的骤富和广大农民的贫困化,造成了小农生产的萎缩,可以称其为生产萎缩型的人口流动。 第二,天灾人祸的发生,是农民四处流亡的强劲动力。 第三,唐宋属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农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同时,广大农民的分化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促成了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动。 五.流民的流向及处境 有这么一首诗反映了流民悲惨命运 萧萧匹马过长安,满目饥民不可看。 十里路埋千百冢,一家人哭两三般。 犬衔骸骨形将朽,鸦啄骷髅血未干。 寄语当朝诸宰辅,铁人闻著也心酸。 五.流民的流向及处境 (一)流向丰稔、稳定地区 这种逃亡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旱涝天灾,没有收成,在本地无法生活,就到外乡逃荒,度过青黄不接之时。灾荒一过,便回到本土,继续生产和生活。这种流动是暂时的。还有一种是在家乡没有耕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官税私租,以及高利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于是,为了获得自己的耕地,或者是逃避繁重的赋役,趁灾荒之际,到外乡寻找一片乐土,便不再返乡。 这类流民是抱着能得到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衣食希望从灾区流向丰稔地区的。 然而,虽说同样去丰稔处的逃荒行为,但因时、因地、因形势不同,其结果就大不相同。 流向稳定地区是就遭受混乱,匪祸而被迫离开家乡的流民而言。 五.流民的流向及处境 (二)流向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 流向江南,山南,剑南乃至岭南一带。 边疆地区扩散,这样的事情是由于内地兵荒马乱或阶级压迫深重,一些无力反抗或不甘忍受的居民,就会选择这样的流动方式,与此同时也跟内地的人口膨胀有关,为谋生计,去人员稀少的边疆地区,易于获得谋生手段。 (三)流向地广人稀的地区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流民对于这种流向的发展大体是从中心地区前往半中心地区,再到边疆地区;从平原迁往丘陵,再到山区。 流民进入这些地区,大多数是烧荒私垦,“就地起屋”成为小自耕农。 (四)流向城镇 (五)出国门 五.流民的流向及处境 总之:一个显而易见的流向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离心”运动。流民从中原地区,向各个方向流动. 流民的流向上的选择遵循的是“避害”、“趋利”原则,“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避害、趋利既是人本能的自然流露,也是流民的“理智”体现,是在这一原则下流民对流迁的方向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整合之后,流民面临着乞讨流浪,打家劫舍,回归故土,沦为豪强的私属、弃农的处境,更有客死他乡的惨境,但这些都是与当时的背景相吻合的,有一定的客观性!对于这个不稳定的社会阶层,处理他们的问题就显得尤其突出了。 六、政府的措施: 六、政府的措施: 六、政府的措施: 七、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池子华.流民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江立华 孙洪涛.中国流民史·古代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5 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M].学苑出版社,1999.9 张文.宋朝社会救济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陆德阳.流民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1 池子华.中国古代流民综观[J].历史教学,1999(2) 郭文佳.宋代流民救助述论[J].烟台大学学院,2006.1 周方高.宋代农业流民政策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4) … … 唐宋流民问题探究 欢迎分享 唐宋流民问题探究 ——映射一个阶层的尴尬 《辞海》 《现代汉语词典》 《辞源》 因遭遇灾 害而流亡 在外地, 生活没有 着落的人。 流浪在外的人。 因自然灾 害而流亡 在外,生 活没有着 落的人。 《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 《流民史》 因遭遇自然灾害、 社会厄难或其他的 种种原因,为了避 难、求生而背井离 乡、流向他乡的人 脱离了社会整合, 丧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