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与键合-哈尔滨工业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述学科专业本身处理不了所谓边缘学科的某些问题。很常一段时间以来,表面科学以及表面问题的研究被认为是“陷入泥沼”,“表面文章很难做”,往往索性避开绕过去。 表面文章很难做:两层意思 1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问题解决很难,2 表面技术手段达不到无法研究 * 不胜枚举 可以提问一下 * 次级电子发射 以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固体,从而再释放出电子的过程。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倍增极,进行二次电子放大作用。经7~13个倍增极,光电流可放大到106倍。 incandescent美: [.?nk?ndes(?)nt] 英: [.?nk?ndes(?)nt] adj.白热的;白炽的;十分明亮的;耀眼 各国陆续禁用白炽灯   当白炽灯接入电路中,电流流过灯丝的热效应,使白炽灯发出连续的可见光和红外线。由于工作时灯丝温度很高,大概只有10%的电能被转化成为了光能,大部分的能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浪费掉了,电力消耗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由于灯丝温度很高,蒸发也很快,所以寿命大大的缩短了,大约只有2200小时左右。   为提倡减排温室气体,缓解全球变暖进程,各国陆续禁止生产、使用白炽灯。早在2007年,澳大利亚就首先出台了禁止使用白炽灯的法规,随后加拿大也宣布从2012年开始禁止销售白炽灯,欧盟也于2009年3月通过了有关淘汰白炽灯的法规。   我国是照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据测算,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因此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2011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决定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计划到2016年10月1日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如今《公告》时限将到,我国节能灯普及率仍然偏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使用白炽灯的比例更大 1904年,弗莱明研制出一种能够充当交流电整流和无线电检波的特殊灯泡——“热离子阀”,从而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真空二极管。如果在真空灯泡里装上碳丝和铜板,分别充当阴极和屏极,则灯泡里的电子就能实现单向流动 真空管拥有三个最基本的极,第一是“阴极”(Cathode,以K代表):阴极当然是阴性的,它是释放出电子流的地方,它可以是一块金属板或是灯丝本身,当灯丝加热金属板时,电子就会游离而出,散布在小小的真空玻璃瓶里。第二个极是“屏极”(Plate,以P代表),基本上它是真空管最外围的金属板,眼睛见到真空管最外层深灰色或黑色的金属板,通常就是屏极。屏极连接正电压,它负责吸引从阴极散发出来的电子(还记得吗?利用异性相吸的原理),作为电子游离旅行的终点。第三个极为“栅极”(Gird,以G代表),从构造看来,它犹如一圈圈的细线圈,就如同栅栏一般,固定在阴极与屏极之间,电子流必须通过栅极而到屏极,在栅极之间通电压,可以控制电子的流量,它的作用就如同一个水龙头一般,具有流通与阻挡的功能。 以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固体,从而再释放出电子的过程。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倍增极,进行二次电子放大作用。经7~13个倍增极,光电流可放大到106倍。 1947年12月23日,美国新泽西州墨累山的贝尔实验室里,3位科学家——博士、博士和博士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实验。他们在导体电路中正在进行用半导体晶体把声音信号放大的实验。3位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他们发明的器件中通过的一部分微量电流,竟然可以控制另一部分流过的大得多的电流,因而产生了放大效应。这个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晶体管。因它是在圣诞节前夕发明的,而且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献给世界的圣诞节礼物”。另外这3位科学家因此共同荣获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隧道效应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考虑粒子运动遇到一个高于粒子能量的势垒,按照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越过势垒的;按照量子力学可以解出除了在势垒处的反射外,还有透过势垒的波函数,这表明在势垒的另一边,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粒子贯穿势垒。 固体内的电子由于受到原子核的吸引作用而被束缚在固体内部。在经典物理理论中,只有当外电场场强达到10的8次方,才能让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吸引而发射出固体表面。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电子会发生隧穿效应,也就是,电子能够穿过比它的动能更高的势垒。因此,当外电场场强达到10的6次方时,已经有很明显的电子发射现象了。这种利用外界强电场,把电子拉出固体表面的现象就是场致发射现象。 经典物理---外电场场强达到10的8次方 量子力学---外电场场强达到10的6次方 场致发射现象曾期待气体放电理论来确认其存在,而实验上却是Fowler和Nard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