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PPT教学课件-第13章_射线及微波检测传感器.ppt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PPT教学课件-第13章_射线及微波检测传感器.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章 射线及微波检测传感器 13.1 核辐射传感器 13.1.1 核辐射检测的物理基础 13.1.2 核辐射传感器 13.1.3 核辐射检测技术的应用 13.2 超声检测 13.2.1 超声检测原理 13.2.2 压电式超声波换能器 13.2.3 超声波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13.3 红外辐射传感器 13.3.1 红外辐射的基本定律 13.3.2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 13.3.3 红外辐射检测技术的应用 13.4 微波传感器 13.4.1 微波的基础知识 13.4.2 微波传感器 13.4.3 微波检测技术的应用 ; 核辐射、红外、超声波、微波等新兴检测技术在近年来获得飞速的发展,并在很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章介绍它们在检测技术中实现非电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 ; 2.核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出带有一定能量的粒子或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核辐射”。核辐射包括a、b、g三种射线。其中a 射线由带正电的a 粒子(即氦原子核)组成;b 射线由带有一定能量电子组成;g 射线由光子组成。 放射性的强弱称为放射性强度,由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来表示。放射性强度也是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而减小,即 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是居里(Ci)。1居里等于放射源每秒钟发生3.7×1010次核衰变。在检测仪表中,居里单位太大,所以经常使用的单位是毫居里(mCi)。; 3.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电离作用 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穿过物质时在它们经过的路程上形成许多离子对,称为电离作用。电离作用是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a 粒子由于能量大,电离作用最强,但射程较短(所谓射程是指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时,在能量耗尽停止运动前所经过的直线距离)。b 粒子质量小,电离能力比同样能量的a ??子要弱。g 粒子没有直接电离的作用。; 2)核辐射的散射与吸收 a、b、g 射线穿过物质时,由于电磁场作用,原子中的电子会产生共振。振动的电子形成向四面八方的电磁波源,使粒子和射线的能量被吸收而衰减。a 射线的穿透能量最弱,b 射线穿透能量次之,g 射线的穿透能量最强。但b 射线在穿行时容易改变运动方向而产生散射现象,当产生反向散射时即形成反射。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是进行核辐射检测的物理基础。利用电离、吸收和反射作用并结合a、b 和γ射线的特点可以完成多种基础工作。例如利用a 射线实现气体分析、气体压力和流量的测量;利用b 射线进行带材厚度、密度、覆盖层厚度等的检测;利用g 射线完成材料缺陷、物位、密度等检测与大厚度的测量等。 ; 13.1.2 核辐射传感器 1.电离室放射线传感器 电离室放射线传感器如图所示。电离室两侧设有两块平行极板,对其加上极化电压使二极板间形成电场。当有粒子或射线射向二极板间空气时,空气分子被电离成正、负离子。带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离电流,并在外接电阻R上形成压降。测量此压降值可得核辐射的强度。电离室主要用于探测a、b 粒子,它具有坚固、稳定、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但输出电流很小。; 2.气体放电计数管 气体放电计数管如图所示。计数管的阴极为金属筒或涂有导电层的玻璃圆筒。阳极为圆筒中心的钨丝或铂丝。圆筒与金属丝之间用绝缘体隔开,并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核辐射进入计数管后,管内气体产生电离。气体放电计数管常用于探测b 粒子和g 射线。 ; 3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