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境) 1、置身诗境:主要从诗歌形象(意象)特点入手探讨诗歌意境的方法 “置身诗境”的赏析方法: ①要“沉浸其中”,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 ②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③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a.针对意象较为丰富或典型的可采用抓典型意象分析感情的方法把握意境(如《春江花月夜》《扬州慢》《菩萨蛮》); b.对整篇优美、浑成的可采用整体把握再现情景的方法把握意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新城道中》); c.对诗中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的可采用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感情的方法把握意境(《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2、缘景明情:主要从想像中的意境入手,去感受、体会、推想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诗人的情感的方法。 “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 ①描绘自然图景 (抓关键词、句分析景物特点) ②想象诗人形象 (抓神情动作表述人物形象) ③追溯诗人感情 (由神情追根溯源挖掘人物感情 ) ④综合表述本诗的意境 (采用总分结构) 3、把握诗境的步骤 ①、“置身诗境”必须通过诵读来实现 ②、“缘景明情”则要理解、掌握文本中诗人述志达情所借助的意象,并且根据连缀的不同方式,借助联想、想象来实现对诗境的品味。 ③、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对这类作品,应重点进行“炼字”“炼句”,感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④、有些以景语作结的作品,要通过对这些句子的揣摩、感悟来品味意境和诗味。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鉴赏思路 抓住景物的外在特征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对诗歌中的景与物,要抓住形、色、声等作具体分析,从而把握景与物的特点。 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应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感知。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象:(景) 月: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 乌:啼,凄清,使人心悸神伤 霜:满天,凄冷,暗示时令已是深秋 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 寒山寺的钟声:打破夜的沉寂,传到了船中,让人心烦意乱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2.熟悉诗歌常见意象的特殊含义。 如:折柳——赠送,送别,惜别怀远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3.把景、物和人联系起来,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表及里,深入地分析理解诗歌内在的思想感情、人物品格或哲理意蕴。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鉴赏实例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象: 渚:水雾朦胧 日:夕阳西下 野:空旷 天:低沉(衬托出原野的阔大) 江:清澈 月:离人很近(衬托出江水的清澈)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塑造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 2.前两句景物描写对于塑造幽竹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靠近外城。 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1.“篱边菊”有什么深刻寓意?寻陆鸿渐“不遇”,作者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从哪句诗中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