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哮病.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加减: 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 肾阳虚为主者,酌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 肾阴虚为主者加生地、冬虫夏草。 另可常服紫河车粉补益肾精。 哮病缓解期证治简表 证 型 肺 脾 气 虚 证 肺 肾 两 虚 证 症 状 主证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粘起沫。 兼证 自汗,怕风,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 脑转耳鸣,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诊 舌质淡,苔白。 舌苔白,舌质淡、胖。 脉诊 脉濡 脉沉细 证机概要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津凝为痰。 治 法 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补肺益肾 主 方 六君子汤加减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预防调护】 一、注意保暧,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 二、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避免海羶发物,烟尘异味。 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五、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结语】 一、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二、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三、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王某,男,23岁,工人,2002年出诊。 主诉:反复发作咳喘8年,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诉近8年来常有咳喘痰鸣,不受季节与食物影响,随时可以剧发,每至夜间发作为甚,经常以西药对症治疗,症有所减轻。来诊时,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气短,难以平卧,畏寒肢冷,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脉浮紧。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哮鸣音。 病案 病案 张某,男,55岁。 宿患哮病,经年不愈,反复发作,每年秋冬气候变化之际,更易发病。 近一周来,哮喘又见发作,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喉间痰鸣,胸闷如窒,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昨日夜半起至今晨持续喘鸣不已,鼻翼煽动,气促胸高,汗出如珠,面赤躁扰,唇舌青紫,四肢发凉,脉浮大无根。 【复习思考题】 1.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哮病的主症是什么? 3.试述哮病常见证型的治法及方药。 谢谢 (5)常用药: 麻黄——宣肺平喘; 黄芩、桑白皮——清热肃肺; 杏仁、半夏、款冬、苏子——化痰降逆; 白果——敛肺,并防麻黄过于耗散; 甘草——调和诸药。 (6)加减: 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龙泻肺平喘; 肺热壅盛,痰吐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腥草清热化痰; 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 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粘,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参、知母、天花粉。 3、寒包热哮证 (1)症状 主症: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 兼症: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脉: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2)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3)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4)主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前方用于外感风寒,饮邪内郁化热,而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寒不显者。厚朴麻黄汤方歌: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 宣肺降逆饮咳止,咳而脉浮症对好。 (5)常用药: 麻黄、石膏——散寒解表,宣肺平喘,清泄肺热,二药相合,辛凉配伍,外散风寒,内清里热; 厚朴、杏仁——平喘止咳; 生姜、半夏——化痰降逆; 甘草、大枣——调和诸药。 (6)加减 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 喘哮痰鸣气逆加射干、葶苈子、苏子祛痰降气平喘; 痰吐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清化痰热。 4、风痰哮证 (1)症状: 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 兼症: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