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诵读,感受词风。通过反复诵读,激发思维,开启想象,从听觉和视觉层面,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情感的把握、风格的体会。
2.知人论文,把握内容。概要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挖掘作品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心灵世界。
能力目标: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在揣摩语言、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剖析技法,赏嚼意境,捕捉作者跳动在字里行间的细腻、含蓄的情感脉搏,进而把握作品的形象和主旨。
情感目标:
观照人生,参悟哲理。从作者的生存智慧中找到知识、能力、育人三者的契合点,升华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高二学生对于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苏教版必修一的《赤壁赋》及必修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包孕性强,跳跃性大,加之当代中学生在理解古代文人,尤其是屡遭坎坷的士子的人生情怀时有一定难度,为此,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精练文字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由表及里地把握词人隐于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意蕴、价值取向,就成为了教师备教时应重点落实的环节。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请学生就学过的课文谈谈苏轼的生平际遇、人生态度,由此导入新课。
(在生平背景介绍中,着重介绍“乌台诗案”,讲清苏轼被贬至黄州的历史背景,以及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二、诵读词作,感知内容
1.指导诵读,把握要领。
(目的:学生读,学生评,教师点拨并范读。要求学生正确把握情感基调、读准节奏、语速、语调。让学生整体感知词的感情基调和丰富内涵,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
明确:《定风波》寓理于事,借景抒情,应读得舒缓自然,读出词人乐观、恬淡的心境。
2.理清层次,知晓内容。
本词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作。这时词人已年近半百,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其词作的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遇雨本是极平常的事,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时的不同表现,能充分显示不同的心性修养。本词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
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
上片写途中遇雨的情形。
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三、剖析手法,赏嚼意境
探讨:本文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明确:1.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穿着、举止、神情、心理→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2.一语双关,曲笔抒情。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喻指作者人生中的逆境。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表层含义是骤雨初停,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四、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探讨:本词写了生活中一件怎样的小事?通过这件小事,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请学生从词中勾画出描写抒情主体形象的词句,并揣摩其所凸显的精神品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归纳。)
明确:这首词借“沙湖道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崛,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它将作者“立身之志意与超然之襟怀作了泯灭无痕的最好的融会和结合”。
2.《定风波》和《念奴娇》中的抒情形象有哪些不同?又有什么共通之处?
明确:《念奴娇》突出了词人对待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重点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定风波》突出了词人在对待人生风雨特别是政治波折时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者的共通之处:人生遭际、执着追求、豁达乐观。
五、课堂小结,布置练习
联系背景,勾勒你心目中的词人形象。
(目的:这是一道开放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言分析、概括的能力。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且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实现了能力的迁移。)
附:板书设计
定风波 苏 轼朗读:停而不断 不温不火 不扬不抑
定风波
苏 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上(YS)--4.教案与教学反思语文百花园五.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2绿色记事本.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4陈嘉庚办学.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5舞动的北京.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6大使馆妈妈.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7莲叶青青.doc
- 教学参考-语S四语下教案118萧山杨梅.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柳叶儿》《柳叶儿》教学实践报告.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柳叶儿》柳叶儿 教学实录.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 长沙 》设计方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物种起源》《物种起源》绪论教学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 长沙 》教学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赠黎安二生序》《赠黎安二生序》教学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列传 》设计方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钴鉧潭西小丘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亡人逸事课件《亡人逸事》教学案.doc
- 教学参考-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亡人逸事课件《亡人逸事》设计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