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学理论第二讲——唯名与唯实 花菊香 第二讲: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社会学领域的二元对立 根据沃特斯的总结: 行动与结构 物质论与观念论 个体论和整体论 理性工具论和沟通论 价值中立与价值有涉 众多学者认为归根结蒂是: 唯名论与唯实论 宏观与微观 个人如何构成社会 争议不断,争论的典型是近代以来在欧洲哲学中出现的社会唯名论(nominalism)和社会唯实论(realism)之争: 唯名论 以霍布斯、亚当·斯密等英国功利主义为代表,充分肯定个人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是标示这个虚幻存在物的一个名称; 在社会学的经典时代,在唯名论即原子论这一边站着斯宾塞、塔德和韦伯,同时斯宾塞和齐美尔也是最早的调和者。 唯实论 则以欧陆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孟德斯鸠和黑格尔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社会固然是由个人组成的,但个人一旦组成社会,社会就具有了独立存在的特性,或者说具备了单个个人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emergent property)。因此,它是一个实在的整体。 在社会学的经典时代,在唯实论即社会有机体论这一边站着孔德、迪尔凯姆 一、创始阶段的对立 孔德、斯宾塞因对创建社会学的贡献,而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和“社会学亚父”,他们之间充满了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之争,故也被称之为之父与亚父间的对立或至圣和亚圣间的对立; 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看法上南辕北辙: 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真正的实体,它不是单纯个人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由众多部分组成的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 斯宾塞认为,不仅个人决定了社会的起源和社会的性质,而且其本身也应该成为个人谋取利益和幸福的工具。 关于社会的秩序、组织以及和谐等问题: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认为: 社会是一个由众多部分构成的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每一部分都为维持整体的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社会系统的组成 :个人的社会存在状态,家庭,社会三类,但真正的社会单位一定是家庭,因为: 从家庭中被引入社会的,家庭在微观上向个人提供了统治、服从与合作的经验 个人的利己主义倾向才有可能被抑制,学会“为了他人而生活” 孔德将社会比喻为生物有机体,但使社会结成一体的精神纽带是语言、分工和宗教。 社会学家的职责: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改造或指导社会 斯宾塞受洛克和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的影响,认为: 社会起源于个人的利益和目的 社会分子的性质也决定了社会及其内在构成系统的性质 ,应该还原到生物个体的水平上,去寻找对社会性质的最终说明 认为整体为部分或为个体而存在是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的一个特例 最大程度地维护个人自由的社会是最为理想的社会 社会学家的职责:努力使公众理解,社会的发展必须顺其自然,摆脱政府及社会改革者的干预和操纵 社会唯实论者孔德和社会唯名论者斯宾塞的观点大相径庭,但是由于: 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完全重叠 孔德(1798-1857) 斯宾塞(1820-1903) 他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度 孔德[法] 斯宾塞[英] 其学术对立并不是那样的鲜明。 二、争论的白热化:法兰西的对垒 19世纪末期,法国社会学迅速发展,由于社会学主义的巨孽爱弥尔·迪尔凯姆门(Emile Durkheim, 1858-1917)和心理学主义的主将加布里尔·塔德(G·Tarde,1834-1904)的加入,使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塔德是心理学主义或心理还原主义者(不彻底 ),宣称自己是唯名论者,认为: 社会现象本质上是心理现象,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个人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间的心灵或理智的互动有三种基本形式 : 重复或模仿; 对立; 适应或发明 一个人头脑中出现的新思想或信念会获得他人的重复或模仿,便形成了一个模仿波并在社会中普及开来 模仿波迟早会与源于其他发明中心的模仿波相遇,形成“对立”,对立的结果: 两种模仿波的相互解构(在它们彼此一样强时); 弱的一方被强的一方解构; 对两种模仿模式的共同适应,意味着一种新的发明 新的发明又会产生新的模仿波,又会与其他模仿波相遇,再产生对立,并进而产生更新的发明,如此循环不息 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或最根本的社会事实 受法国精神病学家沙尔可及其巴黎学派的影响,认为模仿是由暗示引起的行为后果 ,是一种催眠术 。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主义: 强调社会事实的突生(emerged)性和不可还原性,一方面承认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另一方面又坚持社会是不依赖某个具体的个人而存在的突生现实; 将不同的个体联结在一起构成社会的力量——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团结的粘合剂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个体意识的集体意识或集体表象(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社会学始于社会或群体,并终止于社会或群体 他的《自杀论》揭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