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图集板平法识图与算量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板中支座负筋长度(教材85) 中支座负筋长度: 支座左边延伸长度+支座右端延伸长度+2×弯折长度 延伸长度:看原位标注 弯折长度:板厚-2个板保护层 * 8、板中支座负筋根数(图集92,教材83) 根数为: (另向净跨-2×1/2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说明:另向净跨是指,当计算X方向,就是Y净跨 当计算Y方向,就是X净跨 * 9、负筋分布筋计算 分布筋长度=另向跨度-另向负筋延伸长度A-另向负筋延伸长度B+2×150 说明:各自分布筋在转角位置切断,与另一方向的支座负筋搭接,搭接长度为150mm 备注:分布筋不出现在平法标注中,一般由设计者说明 * 10、板分布筋根数(教材85) 因为分布筋没有放入梁内,而且起步点距梁边为 板分布筋间距的二分之一,加之负筋另一侧根本 没有梁支座 所以根数为: (当向负筋延伸长度-梁宽/2-分布筋间距/2)÷ 分布筋间距+1 * 11、温度筋计算 依据GB50010-200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一般是要求在屋面板上加,在负筋之间双向加,与负筋搭接150mm。 温度筋相关知识 * 温度筋长度: 净跨长-两侧负筋的延伸长度+150×2 *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 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 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一般选用8mm或10mm * 补充,楼板相关构造,重在了解 * 1、后浇带钢筋构造 后浇带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 4.2.7 楼板相关构造   1. 后浇带钢筋构造   后浇带,代号HJD?用于现浇楼盖、筏形基础和条形基础。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应注明相关施工要求(如位置、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膨胀剂掺量)。后浇带钢筋构造如图4-23所示,分为贯通留筋(代号GT)和100%搭接留筋(代号100%)两种留筋方式。贯通留筋的后浇带宽度通常取大于或等于800 mm;100%搭接留筋的后浇带宽度通常取800 mm与(ll ?+ 60 mm)的较大值(ll为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还有一种是50%搭接? 2、板翻边钢筋构造 板翻边定义(纯属个人语言):板可以向上或者向下翻边,板翻边多用于雨蓬较多,板翻边有点像阳台栏杆性质,只不过阳台栏杆要高点 *   2.板翻边钢筋构造   如图4-24所示,板翻边可为上翻也可为下翻,翻边尺寸等在引注内容表达,翻边高度在标注构造详图中为小于或等于300 mm。当翻边高度大于300 mm时,由设计者自行处理。钢筋在阴角?位置,应避免内折角(即钢筋在阴角部位不可直接转折)。注意弯钩是5d   3.板开洞钢筋构造   现浇板开洞(代号BD)钢筋构造要点:洞口直径或边长不宜大于1000 mm,当洞口直径或边长大于1000 mm时,应在洞口四周布置梁。当洞口直径或边长不大于1000 mm但大于300 mm时,钢筋遇洞口断开,洞口每侧补强钢筋总面积不得小于同方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其强度等级与被切断钢筋相同并布置在同一层面,且每边根数不少于两根,直径不小于12 mm,两根钢筋之间的净距为30 mm。洞口各侧补强钢筋距洞口边的起步尺寸为50 mm,如图4-25所示。洞边补强钢筋由遇洞口被切断的板上、下部钢筋的弯钩分别固定; 若洞口位置未设置上部钢筋,则洞边补强钢筋由遇洞口被切断的板下部钢筋的弯钩固定,弯钩水平段的长度不小于5d,如图4-26所示。 有上部钢筋时,洞口处,板底钢筋计算 长度L1=标注的总长-梁宽一半-板保护层+左端伸入支座长度?+(左端弯钩)+右端弯折长度(板厚-两个板保护层)+(右端弯钩)+(搭接长度乘以搭接个数) 无上部钢筋时,洞口处,板底钢筋计算 长度L2=标注的总长-梁宽一半-板保护层+左端伸入支座长度?+(左端弯钩)+右端弯折长度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