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2发热发绀疼痛水肿.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3、肝源性水肿(hepatic edema) 门脉高压 肝功能减退 肝门静脉回流受阻 白蛋白合成↓ 肝灭活功能↓ 肝肠淋巴回流障碍 内脏血管静脉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醛固酮↑ ADH↑ 水钠潴留 水钠重吸收↑ 腹水 有效循环血量↓ 醛固酮↑ ADH↑ 失代偿期肝硬化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3、肝源性水肿(hepatic edema) *特点: 1、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2、以腹水为主要表现; 3、最先出现在脚踝,逐渐向上蔓延 4、伴肝硬化表现: 肝功能减退:乏力、纳差 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门脉高压症 低蛋白血症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肝淋巴回流障碍 发生机制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4、营养不良性水肿 特点: 水肿之前先有消瘦、体重减轻 常从足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皮下脂肪减少致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加重水肿 -慢性消耗性疾病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重度烧伤 低蛋白血症 维生素B1缺乏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黏液性水肿 经前期紧张 综合征 特发性水肿 药物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非凹陷性 颜面及下肢明显 月经前7-14天出现 眼睑、踝部及手部 轻度水肿 伴乳房胀痛 盆腔沉重感 多见于妇女 身体下垂部分 原因未明 (内分泌功能失调、 直立体位反应) 糖皮质激素 雄激素 雌激素 胰岛素 萝芙木制剂 甘草制剂 CCB类降压药 5、其他原因所致全身性水肿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全身性水肿 水肿 局部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其他原因 局部静脉回流受阻 局部淋巴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栓性静脉炎 丝虫病 局部炎症、创伤、过敏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问诊要点 男性,18岁;全身水肿近2月; 1、起病情况:起病时间、缓急、前驱症状、诱因 2、主要症状的特点:水肿的部位、全身或局部、性质(凹陷性/非凹陷性、是否对称)、持续时间、程度、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与体位变动的关系); 3、病情的发展和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及新近出现的症状; 4、伴随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及演变过程,各伴随症状之间的关系;(肝大、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发绀、消瘦、体重减轻);水肿与药物、饮食、月经、妊娠的关系 5、诊疗经过:何时、何处、检查、诊断、治疗、疗效 6、一般情况:精神、食欲、大小便、体力、睡眠、体重 7、既往史: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药物食物等过敏史;手术外伤史;系统疾病史; 个人史:出生地及居留地;生活习惯及嗜好;职业和工作;冶游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症状学复习串讲之二: 1、发热 2、发绀 3、疼痛 4、水肿 一、发 热 1、发热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正常体温:36-37°C 3、生理影响:(波动1°C) ①下午体温高于早晨;?剧烈运动、劳动、进食 ③妇女月经前、妊娠期;④高温环境 ;⑤青年老年人 4、发热机制:①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 ②非致热源(体温中枢、产热过多、散热减少) 5、发热病因:①感染性 ②非感染性:无菌坏死物质、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发 热 机 制 和 病 因 体温↑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EP 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调定点 骨骼肌紧张、寒战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产热↑ 产EP的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细菌、病毒、支原体无菌坏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 类固醇 IL-1 TNF IFN 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皮肤病 心衰 甲亢 癫痫 感染性发热 致热源 or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一、发 热 6、发热程度:低热:37.3-38°C;中等:38.1-39°C 高热:39.1-41°C;超高热:41°C 7、发热临床过程(发热三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骤升/缓升):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寒战 ②高热期:皮肤发红、呼吸深快、开始出汗 ③体温下降期(骤降/缓降):出汗、皮肤潮湿 8、热型及临床意义(特点及临床意义)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9、伴随症状 10、问诊要点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特点: 1.体温39-40°C 2.数天或数周 3.24h内波动1°C 4.常见: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