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考纲要求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 1. 含蓄句 2. 技巧句 3. 结构句 4. 主旨句 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第三种提问方式也可以归结到“赏析散文的技巧”中)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 含蓄句(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相关语境: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关 键 词 语 答: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小结 解题思路: (找关键+巧分析+建答案) 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 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 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2015·北京卷第25题,文本《说起梅花》见第136页)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2015·四川卷第18题,文本《太湖碎锦》见第133页)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答: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技巧句(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时间怎样地行走》 相关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分析: 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 抓关键词,“刺痛”,表吃惊、哀叹之情。 结合语境,哀叹的是时间的流逝 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 第一步 分析句子,确定手法 第二步 “还原”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 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 小结 解题思路: 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 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 (2016·天津卷第17题,文本《在母语的屋檐下》见第134页)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答: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二、(2015·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考试第14题,文本《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见第142页)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答:选取村庄这个代表性事物,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村庄衰落的情景,表达了对村庄被遗弃的痛惜;句式灵动活泼,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 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