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主 审 段逸山 吉文辉
副主审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大妹 宋立人张如青 陈 熠
审 订 李其忠 李 飞
吴九伟 招萼华金芷君 潘朝曦
前 言
十 三
十
三
︶
︵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全国 员员猿个图书馆截至
员怨愿园年底为止的馆藏中医药图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中文中医药图书,共计 员圆员圆源种。内有中医药抄本缘园愿猿种。其中未刻抄本 猿怨圆源种,已属孤本的有 猿远圆猿部;清末前抄本 员圆愿愿种,其中未刻抄本 怨圆猿种,已属孤本的有 愿员愿部。内容涉及医经、医
案、诊法、方药、综合与临床各科类。其中临证各科的抄本多达 圆员员愿种,其次为方书、医案类抄本。从馆藏抄本品种的数量来说,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量最多,分别为 员圆圆怨种与
员园源缘种,合计为 圆圆苑源种,占总量的 源缘豫。
圆
对抄本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目前没有 一部书目能完整全面地反映现存抄本的情况;抄本数 量庞大,分散各处,难于收集整理;从几千种抄本中进 行筛选,既费时耗力,又须具有识别能力;抄本为手写 体文字,字体多不规范,异体字、俗体字、讹误字甚多, 再加抄写时日既久,字体有的磨灭,难以辨识,因而要
十 三 ︶ ︵
十
三
︶
︵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抄本损失惨重,从现存清末前未刻抄本的数量已远少于清末后未刻抄本的状况,便可见一斑。因此,对中医药抄本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具有保存中医古籍精华、弘扬中医学术、促进临床发展的作用,而且具有抢救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
据我们对抄本的初步研究,其内容体式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类辑抄本,即按内容分类抄录前人的资 料,如清代张璐《医通祖方》、朱时进《一见能医》等即是。此类抄本虽然属于编辑性质,但其有两方面可取之处:一
猿 是将相关资料汇辑一处,给后人阅读使用提供了方便。二是所抄录的前代资料有的业已亡佚,凭此抄录而得以留传。第二类是评述抄本,即在抄录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加上个人的分析评述,如清代杨和《幼科折衷秘传真本》、方谟重订《薛氏济阴万金书》等即是。此类抄本汇集前代 医家重要论述,间附作者的临证心得,分析评述往往一言 中的,寓有真知灼见,有助于读者把握前代资料的精髓。
十 三 ︶
十
三
︶
︵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本套丛书共收录抄本五十余种,绝大多数为清代抄本,以临证各科类、医案类为主。入选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在理
论与实践上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二是古代既无刻本,现代又无排印本、影印本;三是内容完整、版式清楚的善本。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本套丛书提供底本,谨致谢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编辑出版本套丛书,其眼力之非凡,气魄之恢弘,殊实令人感佩。
本套丛书的出版,旨在将沉埋多年的中医瑰宝呈 现给广大读者,以引起人们对中医古籍抄本的重视,
源
并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本套丛书主要为中医药专业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古代文献与传统文化工作者及其爱好者阅读研究,也可供各地图书馆与相关专业图书馆收藏。
段逸山
十
十
三
︶
︵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凡 例
十
十
三
︶
︵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提要。置于正文之前。介绍作者与全书内 容,注重其在理论与临床上的特点。一般不超过 员园园园字。
三、正文。按内容分段,并加标点符号。为便于
分辨,属于眉批、夹注以及药物剂量、炮制方法用小号字排印。
四、校注。置于同页下方,按照正文所加序号依 次分行排列。凡内容重要,且校勘有据者,选择采用 本校、他校、理校等校勘方法。注释对象有二:一是注 音。凡冷僻的难读字,采用拼音加直音的方法注音。二是释义。凡疑难词句,加以注释。校语与释文力求 科学规范,简明扼要。
五、目录。为读者检阅方便起见,抄本原有目录的照录,补上序号;原无目录的,依据正文补上序号与目录。
圆
六、案序。为醒目易检,凡医案类抄本,每一病证所录医案,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次。
七、禁用药物。抄本中有些药物现属国家禁止使用的动、植、矿物药材,为保持古籍抄本原貌,本书对此均不作删改,仅供参考。
十
三
︶
︵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 九 峰 医 案
清·王之政 原著
李其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