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假想岩石: 考虑迂曲度τ则有: 而 令 则有: 即高才尼—卡尔曼方程 —以外表体积、骨架体积、孔隙体积为基础的比面 设: Ap—岩石孔隙内表面积;Vf—岩石外表体积 * * 结果: 同种气体,不同平均压力 →测得的Ka 不同 相同平均压力 ,不同气体→测得的Ka 不同 结论: Ka 随测定条件变化 Ka 与K 间还存在偏差 原因:气体滑脱效应 5. 气体滑脱效应 在单根毛管渗流模型中: 液体: 流速断面呈圆锥曲线: 气体: 流速断面呈近直线分布: -从孔中心→孔壁v 液↓ -孔壁处v 液=0 -孔壁处v 气≠0 滑脱效应:低压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偏离粘性流体流动特性,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0 的流动现象 产生滑脱现象的原因 液体在毛管中流动特性:粘滞流动 粘性流体分子间存在粘滞阻力,F液-管壁>F液-液 阻力:中心最小,管壁最大 流速:中心最大,管壁最小=0 (管壁上液体分子被粘住表现为v=0) 低压下,气体在毛管中流动特性:碰撞运动为主。 分子间距大,Fg-g、Fg-s小→粘滞阻力小 分子碰撞→动量交换→管壁处分子不会粘在管壁上,仍处于运动状态; →断面上气体分子间流速差消失,出现滑动效应(v≠0) 滑脱现象对气测Ka 的影响 滑脱现象→管壁处气体分子参与流动 →与液测相比,相当于增大了孔道流动空间 吸附作用→管壁处液体分子形成液膜不流动 →减小了孔道流动空间 液测KL<气测Ka ★对同一岩石有:气测Ka>液测KL 等效液体渗透率 当 ? , ?,气体分子间距?, 气体性质越接近液体性质 根据Ka与 直线关系, Klinkenberg提出: 当 →∞时,Ka→常数K∞ (在数值上,K∞=岩石K) K∞称等效液体渗透率或克氏渗透率 b 滑脱系数;与气体性质、孔隙结构有关 滑脱现象的影响因素 r毛管半径;C≈1; d 分子直径; λ为平均压力下分子平均自由程 n分子密度(与平均压力有关) ★平均压力越低,气体分子量越小,岩石孔隙越小,气测渗透率的滑脱效应越严重(b越大),Ka 越大 6. 气测渗透率Ka 的实验校正(同一气体对同一岩心) 步骤 测定5 组以上不同平均压力下的流量Q 及岩心进、出口压力P1、P2数据点; 用气测渗透率公式计算不同平均压力下的Ka; 绘制Ka~ 平均压力直线 将直线外推至Ka 轴,截距即为K∞ 结果 原理 1. 储层岩石骨架构成及构造力的影响 (1) 岩石骨架构成(微观因素) 颗粒:组成和结构(大小、分选、排列等) 胶结物:含量、胶结类型等 骨架结构决定岩石φ、S 大小 影响岩石K ★颗粒越粗,分选越好,胶结物含量越少,渗透率越高 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2) 构造力(宏观因素) 不同层理,渗透性不同 同一层理,不同方向渗透性不同(顺和垂直水流) 骨架结构从微观上决定了储层渗透率的大小 沉积构造在宏观上决定了储层渗透率的方向性 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2. 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φ↑→K↑ 孔隙越大→K 越大 孔道越弯曲→K 越小 孔隙连通度越低→K 越小 孔喉比越大→K 越小 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孔隙结构是影响岩石K的微观因素 孔隙度是影响K的宏观因素,是微观在宏观的表现 3. 地静压力和地层温度 地静压力和地层温度对岩石K 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 地静压力↑→岩石K↓ 地温↑→减小地静压力降低K 的作用 (T↑→岩石骨架、流体膨胀) 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1、常规小岩心测定★ 适用:一般砂岩储集层岩心 原理:Darcy定律 第四节 岩石渗透率的测定与计算 室内测定岩石渗透率 2、全直径岩心测定 适用:含有较大的溶孔、溶洞、裂缝等非均质较强的砂、砾岩储层岩样 内容:a)水平K 测定;b)垂直K 测定;c)径向K 测定 设备: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原理:Darcy定律 (1)垂直渗透率测定(vertical) 同常规小岩心测定 流体沿着垂直岩石层面方向线性流动时,测得的渗透率 (2)水平渗透率测定(horizontal) 流体沿着平行岩石层面方向线性流动时,测得的渗透率 装置 计算公式 (混合单位) E 为形状系数,取决于滤网分配气体的弓形角; 三、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3)径向渗透率测定(radial) 流体在岩心中呈径向线性流动时,测得的渗透率 装置 计算公式 (混合单位) de-岩样外径 dw -及孔眼内径 P1-进口压力 P2 -出口压力 测定关键 在岩心正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