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林.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 处理方法 1.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之后,得到的固体就是纯净的食盐吗? 粗盐 溶解 悬浊液(泥沙、NaCl、MgCl2、CaCl2、硫酸盐) 过滤 不溶性杂质 NaCl、MgCl2、CaCl2、硫酸盐的溶液 2.如何检验Cl-的存在? 粗盐的提纯 离子的检验: 1、原理: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化学性质(生成气体↑、沉淀↓等特殊现象)进行离子鉴定的过程。 2、步骤: (1)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颜色、状态等); (2)将试样(固体)配成溶液,取出少许进行检验; (3 )选择合理的试剂(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 (4)注意排除某些共有现象的干扰。 Cl-的检验方法: 操作:先加入稀HNO3酸化,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 现象: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Cl)。 结论:存在Cl- 。 注意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 SO42-的检验方法: 操作: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可溶性 钡盐(BaCl2)溶液。 现象:出现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 (BaSO4)。 结论:存在SO42- 。 注意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 化学除杂 除杂原则: *不增(尽量不引入新杂质) *不减(尽量不损耗样品) *易分(容易分离——生成完全不溶物或气体) *复原(除去各种杂质,还原到目标产物) 注意:除杂试剂要适当过量;设计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 对于粗盐水(NaCl) 要除去可溶杂质离子是: Ca2+ Mg2+ SO42- 选择要加入的除杂试剂: Na2CO3 NaOH BaCl2 引入了新的离子: CO32- OH- Ba2+ BaCO3↓ HCl 1.BaCl2→NaOH →Na2CO3 → HCl 2. BaCl2→ Na2CO3 → NaOH → HCl 3. NaOH →BaCl2→ Na2CO3 → HCl 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1、只要Na2CO3加在BaCl2之后便合理 2、最后加入的盐酸必须适量 过滤 过滤 过滤 例题:某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Ca(NO3)2,现欲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 ) A.Ba(NO3)2、K2CO3、AgNO3、HNO3 B.K2CO3、Ba(NO3)2、AgNO3、HNO3 C.Ba(NO3)2、AgNO3、K2CO3、HNO3 D.AgNO3、Ba(NO3)2、K2CO3、HNO3 CD 2、蒸馏和萃取 饮用水处理 制取蒸馏水 1.原理——利用液态混合物(互溶)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气,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2.装置 冷凝管 圆底烧瓶 牛角管 锥形瓶 温度计 进水口 出水口 3.注意事项: 4.烧瓶底加垫石棉网 1.温度计水银球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3.投放沸石或瓷片防暴沸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符合蒸馏的条件: 液体混合物——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各组分沸点不同——酒精78 ℃,水100 ℃ 油和水可以用蒸馏法分离吗? 沸点( )的组分先蒸出,加热温度不能 超过混合物中沸点( )的物质的沸点! 低 高 * * 上仓中学高一化学组 2013.9.12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2、蒸馏和萃取 粗盐的提纯 离子的检验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应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 原理和方法,严禁不预习进入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应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不得大声喧哗。 4.实验完毕后,应将仪器洗净,整理清洁实验台。 5.有意外事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二)了解安全措施 1、事故预防 *防爆炸: *防暴沸: *防失火: *防中毒: *防倒吸: ?有爆炸极限的气体点燃要验纯; ?H2、CO等作还原剂还原氧化物时,先通H2、CO确保空气排尽,最后加热。 制取有毒气体(Cl2、CO、SO2、H2S、NO等)时,要在通 风橱内进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灼烧、吸收、收集等)。 ?加热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注意熄灯顺序; ?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HCl、NH3)时,加装安全瓶或漏 斗。 ?浓硫酸稀释; ?加热混合溶液时,加沸石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