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9卷 第 1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9, No.1
2019年 1月 QUATERNARY SCIENCES January,2019
-
顾延生,季雅斌,管硕,等.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研究与应用概述[J].第四纪研究,2019,39(1):1223.
GuYansheng,JiYabin,GuanShuo,etal.Anintroductionto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phytolithmorphometrics[J].QuaternarySciences,2019,
-
39(1):1223.
- - -
doi:10.11928/j.issn.10017410.2019.01.02 文章编号2019)011212
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研究与应用概述
1,2 3 3 3 3 4 5
顾延生 ,季雅斌 ,管硕 ,刘红叶 ,米雨川 ,王翰林 ,李仁成
(1.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2.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
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4.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5.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植硅体形态测量学是植硅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植硅体形态测量学在植物分
类与生态学、环境考古学、全球变化与生态响应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长鞍型植硅体形
态测量学在日本、中国的竹亚科属一级竹类生态学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而扇型和长鞍型形态测量学在中国西南
西双版纳竹亚科木本竹子属一级分类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稻亚科扇型形态测量学可以有效区分籼稻与粳稻,
且扇型鱼鳞状纹饰与颖壳双峰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结合可以准确判别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黍亚科树状表皮
长细胞形态测量学被成功运用到区分中国西北黍和粟及其亲缘物种的关系,葫芦科南瓜属刻面球型植硅体形态
测量学揭示了野生种、半驯化种和驯化种之间植硅体形态大小及其关系,证实南美洲低地地区早全新世出现的南
瓜驯化历史;中国东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禾本科羊草、芦苇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研究反映了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
生理生态响应,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古环境重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植硅体;形态测量学;植物分类;环境考古;全球变化
+
中图分类号:Q9497142,Q9143,Q913.84 文献标识码:A
索,植硅体形态测量学已逐步成为植硅体研究的重
0 引言
要方向之一,在多学科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
植硅体是高等植物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从土壤 代性,取得了重要进展,具有长足的发展潜力。本
吸收可溶性的硅(单硅酸 HSiO),经维管束传送, 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的研究成果和
4 4
在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沉淀形成的具有不同形态特 进展,突出其在植物分类与生态学、环境考古学和
征的固体水合硅颗粒(SiO·nHO),大小一般介于 全球变化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意义及其创新性。
2 2
[1] 尽管植硅体形态测量学起源于 20世纪 7
文档评论(0)